
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华夏证券在债券市场取得累累硕果的一年。2003年,在债券一级市场,华夏证券共承销国债78.8亿元,综合排名列交易所承销团第一;并成为国内两家企业债券主承销额超过200亿元的券商之一。在债券二级市场,华夏证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结算量达1706.25亿元,名列券商第一,并最终以综合得分9834.75,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自营业务排名中列市场第二、券商第一。2004年,华夏证券又乘势而行,在中国通用债券方案设计中,成为首个推出了选择权企业债券设计方案的券商。
凭心而论,国内债券市场还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华夏证券何以能在这个起步不久的市场中屡屡摘得硕果?其先于市场的积累或许是最主要的原因。
先于市场打造资本市场另一条腿
“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两条腿,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证券市场只是在靠一条腿走路。”华夏证券债券业务部李晓磊在谈到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时如是说。事实确实如此,仅以企业债券为例,1998年至2001年,我国企业债券筹资量每年平均在100亿元左右,而在美国,每年发行的公司债券总额达数千亿美元。与股权融资(发行股票)比较,每年国内债券融资仅占股权融资的不到10%,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企业债券融资额通常是股票市场的3—10倍。
尽管如此,华夏证券却并没有坐等市场的成熟,而是主动让债券业务这条腿也行动起来。作为我国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华夏证券很早就致力于债券业务的开发,是我国首批国债一级自营商、财政部记账式国债承销团甲类成员、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承销团成员,利用这样的身份优势,华夏证券可以同时参与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运作。与此同时,华夏证券还发展强大了债券研究能力,全面、深入地参与了《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等债券相关法规的起草与修订。
通过积极的参与和实践,华夏证券积累了雄厚的实力和市场经验,并由此创造了优良的市场业绩,进而逐步确立了在债券领域的领先地位。华夏证券取得了1996年至1999年企业债券发行市场份额全国第一的优异业绩。
先于市场积累才能先于市场勃发
在业绩的背后,真正支撑华夏证券债券业务成长的根源,是公司经营观念的领先。华夏证券对我国现阶段债券市场投资者有着明确的归类。据其营业部人员介绍说,第一类是固定的机构投资者,以证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等大型金融机构为代表,这些机构对债券的需求稳定并有增长趋势;第二类是从股市分流的机构投资者,包括资金充裕的国企、私企等以及进行委托资产管理的机构;第三类是没有投资经验,受债市行情吸引而直接投资债市的机构投资者,也是券商主要争夺的潜在机构客户群体;第四类是个人投资者,这类客户资金量小,但个体数量大,在我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样的市场认识,华夏证券很早就确立了“建设华夏的客户梯队”的策略,这成为华夏开发债券市场的指导。根据这一策略,华夏证券首先在全系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客户梯队开发、管理机制,以促使证券公司向“客户导向型”的方向发展,并最终进入与客户发展伙伴关系的阶段,即主动根据客户不同的特点及需求,推荐或设计行之有效的投资组合,并最终达到双方一起寻求可提供最大价值的投资方式。
同时,公司还建立了业内领先的个性化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该平台系统可以根据客户交易资料、投资模式、定制需要等条件提取所需信息,使客户服务人员能快捷取得客户资料,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这一系统对于证券服务完全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华夏证券已经开发了覆盖面更全面、功能更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了使债券业务系统发展,华夏证券成立了债券业务部,作为公司主要业务部门,全面负责开发并协调系统内的各项债券业务。公司债券业务部是一支由知识全面、经验丰富、业务精干、工作负责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化队伍,其成员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占40%,博士占10%。全部人员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并拥有证监会要求的全部证券从业资格。华夏证券债券业务部以其强有力的团队组合、完善的运营机制,保证了公司债券业务的一条龙策划、管理和服务。
债券市场以其特有的宏观调控功能及融资成本低、投资风险小的特点,日益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债券市场正在逐步扩大和完善,其潜在的市场容量、客户潜力及金融创新机会均十分可观。券商在债券业务方面的发展和创新,必然也将为其他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华夏证券发展债券业务的实践经验,对整个证券行业在业务调整和创新等方面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