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湘潭会议,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直各部门和三市各级党委、政府按照“总体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先行,重大项目跟进”的思路,围绕湘潭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陈叔红。
记者:围绕湘潭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湖南省都突出抓了哪些工作?
陈叔红:突出抓了规划研究、重大项目运作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由以编制和实施五个网络规划为标志的全面启动阶段进入到以规划、建设湘江生态经济带为标志的重点突破和深化阶段。
湘潭会议以来主要工作表现在:首先,规划研究初步形成体系框架。完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完成了产业发展规划、完成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概念性规划国际咨询,基本完成《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正在编制《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通过两年来的规划工作,加上1998年编制的五个基础设施网络规划,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三市一体化层面的,包括综合规划和专题规划,对三市各个层次、各类规划具有指导作用的经济一体化规划体系框架。通过各种研究和规划,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日益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由于一体化的背景,长株潭三市以新的形象走向世界。规划成果不仅为三市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指导和依据,而且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组织、跨国公司从规划中看到了该地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充裕的发展空间,从而为三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重大项目运作进展顺利。根据湘潭会议的部署,两年来重点是围绕湘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组织实施重大项目。一是抓好长株潭城市发展世行贷款一期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初步拟定长株潭城市发展世行贷款二期项目。三是三市沿江拓展新城区加速相向发展。四是积极抓好其它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
第三,基础设施网络平台日臻完善。两年来,省直各有关部门和三市继续积极实施五个网络规划,三市一体化的基础平台日臻完善。五个网络规划包括:交通网络、电力网络、信息网络、金融网络以及环保网络。
实施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极大地促进了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三市作为全省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作用进一步显现。2002年三市GDP1428.45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32.9%,比2000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其中二产业增加值624.9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比2000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525.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38.8%,比2000年提高了25.4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额614.7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36.6%,比2000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22.6亿美元,占全省比重为78.6%,比2000年提高了11.3个百分点。
记者: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是一项充满希望、代表着湖南省和三市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事业。您对下一步工作有哪些建议?
陈叔红:我们要与时俱进,凡具备条件的都要不失时机去做,把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结合起来,为此,建议近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以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为重点,推动三市相向发展。
湘江生态经济带是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发展轴,其开发建设的基本定位是:以湘江为纽带,以沿江休闲景观道路纵贯三市,集景观生态、产业生态、城乡生态、人文生态、高新技术、旅游休闲、交通、防洪等功能于一体,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景观特色鲜明,生态环境和谐的集约型滨水发展带。湘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意义在于改变三市核心区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使沿江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第二,在三市加快工业化进程中,按照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实施产业发展规划。增加三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要着力培育和做大做强交通设备制造与服务、教育与文化、食品和医药、IT设备制造和服务四大产业群。建议省政府明确由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教育厅、文化厅等省直主管部门会同三市尽快制定培育四大产业群的具体措施。二是建议省直有关部门和三市政府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规划与管理,大的工业园区要在湘江以东,沿长潭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南北轴线,串珠式布局。要结合老城区改造,沿江污染企业的搬迁,引导工业企业向大的工业区集中发展,逐步形成一条联接三市的新的制造工业带,并成为四大产业群的载体。三是结合湘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引导沿江西岸构筑以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学城、含浦科教园、湘潭大学科技园、株洲高新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第三,继续实施五个网络规划,完善三市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平台。
要继续围绕三市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和环境同治的目标,实施五个网络规划的重大基础项目。交通,加快长沙主枢纽港建设,争取年内建成投产。上瑞高速醴陵金鱼石至湘潭易家湾段在完成工程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上,加快初步设计,争取早日开工。加快株洲至黄花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启动。武广客运专线在长株潭三市设站的选址一定要能带动三市相向发展。电力,加快株洲电厂、湘潭电厂二期技改扩建,加快500千伏电网建设,强化220千伏双环网络,进一步完善城乡电网建设,满足“一体化”用电需求。金融,推动三市银行卡联网联合,建设覆盖三市的POS共享网络,扩大同城票据的业务量,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立三市同步运行的现代化支付系统,积极推动电子纳税。信息,进一步加大以移动GSM7B扩容工程、电信传输网、通信网络指挥中心、广播电视光纤传输网二级干线以及城市群数字电视试点为重点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进程。环保,进一步实行环境同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三市统筹考虑,设施共用。配合湘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近期要进一步加强沿江地区污染治理力度。
第四,在三市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推动制度创新。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