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家的信心,作为金洲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您对集团2004年经济发展的形势有何分析?
俞锦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清理和修订了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为民营经济创造了“二次飞跃”的空间。
金洲集团是以管理制造为主,兼营热轧钢带、生态旅游产业的企业,我们认为在2004年实现经济建设新跨越的优势条件很多,也可以说进入了一个公司自创建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首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我国经济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高等一系列变化,为我们加快管道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次,近年来我们加大了技改和新建项目的力度,投入总额比建厂后20年的总和还要大,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具有国内一流的技术水平,且有良好的市场远景,从2004年起将陆续得到回报。第三,新创办的热轧带钢业初具规模,为做大、做强管道产业开辟了新渠道、新市场。2002年7月,我们在河北唐山的迁安市组建了迁安联钢金京钢铁有限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已形成了年产20万吨铁、6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2004年将扩大投资,形成新的生产能力。第四,多年来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企业发展形成新的强势生产力。从1995年开始,我们涉足生态旅游业领域,以云南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为基点,立足于特有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优势,经过数年的精心经营,已打造出一块4A级景点的品牌。2004年将会是金洲在云南旅游投资得到丰厚回报的一年。总之,我们对取得2004年经济新跨越是充满信心的。
记者:如今理论界有一些新的管理理论,而危机管理就是其中的一种,说的是以市场竞争中危机的出现为研究点,分析企业危机产生的原因与过程,探讨预防企业危机的手段和解决对策。您所指的危机意识是否是这个含意?
俞锦方:正是这个意思。回顾金洲在20世纪90年代初,那时是计划经济时代,国有、大集体企业有大锅饭吃,外资企业有国家的优惠政策,惟独乡镇企业“找米下锅”,随时都有被挤垮的可能。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我们下决心举债上马10条高频焊管生产线、6条热浸镀锌管生产线,开发出国内规格最为齐全的镀锌管系列产品,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燃气等流体管道及取暖系统低压管道,使市场占有率从2%猛增到20%。1998年,为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开发了钢塑复合管、大口径双面涂敷钢管和聚烯烃塑料管,形成了新一代“绿色管道”系列产品,初步实现了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我最近一再强调企业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总结过去是为了把明天的工作搞得更好,要随时找出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有效预防和解决新的危机的产生。
记者:创新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金洲一直坚持创新管理,在湖州市乃至省内都是有口皆碑的,在新的一年里金洲有什么重大举措?
俞锦方:创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也是一个企业追求不断发展、持续兴旺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们坚持制度创新,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坚持技术创新,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坚持营销创新,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坚持文化创新,提升企业全面素质。我们力求一年一个扎实的步伐、一年一个改革的主题、一年一个创新的思路,使公司的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金洲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好比是“猴子经济”,是跳跃式发展的,而过去总被关在笼子里。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民营经济“二次飞跃”创造了很好的机遇,我们要趁势加大企业管理运行机制创新力度,使企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并转化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
记者:金洲的跳跃式发展令人鼓舞,请您谈谈金洲2004年的发展目标及长远设想?
俞锦方:2004年是我们实现“十五”规划很关键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制定的生产经营指标是:各种钢管产量71万吨,比2003年增长27%。完成销售收入35亿元,比2003年增长75%。完成税利2.5亿元,比2003年增长2倍。要完成这一目标任务,我们将面临新的更大挑战。原因有很多方面,比如国内钢材市场价格上扬、因电力紧张而采取的限电措施导致的开工不足将严重地影响到生产计划的完成等等。困难虽多,但是我们有精神准备,回顾金洲走过的22年历程,哪一年没有困难?我们都是在不断克服艰难险阻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我们有信心到达胜利的彼岸。我们的发展总目标是:打造国内先进管道制造业基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创建集约型旅游企业,2005年完成销售收入50亿元,2007年达到100亿元,努力建成国际化、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记者:金洲的远景规划令人鼓舞,作为企业的一把手,您认为企业延续辉煌最根本的是靠什么来规划?
俞锦方:我认为企业文化等精神领域的整合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没有精神作为支撑,只是资源的大杂烩,根本谈不上为企业发展带来相得益彰的和谐、繁荣,只会给企业带来无休止的内耗、疲惫,最终只会走向消亡。金洲集团坚持以人为本,越来越注重靠企业文化的力量,把教育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原则引入贯穿管理活动的全过程,通过潜移默化成为深入人心的自觉行动。
我们倡导“工作上像一支军队,学习上像一座学校,生活上像一个家庭”的“三个一”要求,不断强化企业团队价值观。我认为企业团队精神的发扬光大是我们无往而不胜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2004年金洲再续辉煌我是充满信心的,实现我们“百年金洲”的宏愿也是志在必得的。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