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为振兴东北探索新思路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6-03 20:37:43 阅读:
核心提示: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 陈锦华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是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中央的决策,有利于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的物质技术基础优势,为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增添活力和后劲;有利于推动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央的决策是一项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的战略举措。为此,中央专门下发文件,作出明确部署,并成立了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有关规划、政策措施的制定和组织实施。2003年10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了振兴东北的首批百个项目,总投资额610亿元,支持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造,振兴东北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我们召开开创“新东北时代”高层论坛,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为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的发展出谋划策,探索改革开放和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是落实中央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一次重要研讨活动,希望全体与会者畅所欲言,为促进东北地区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才智。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蕴藏最富集的地区,又是老工业基地。新中国建立之后,东北不但为全国各地提供了大量粮食、木材、石油、煤炭、钢铁、大型机械设备和汽车等工农业产品,还向各地输出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曾经教育、激励过整整两代人的大庆精神,就产生在黑龙江,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东北对国家的各种贡献中,黑龙江省占有很大的份额。新中国成立以来,全省累计为国家提供的原油占全国总产量的1/2、木材占1/3、煤炭占1/10、商品粮占1/7、电站成套设备占1/3、铁路货车占1/2,还有数量众多的重型装备和国防军事装备。从1952到2002年,向国家净上缴税收2570亿元,利润4360亿元。

  东北地区对新中国发展所创造的辉煌,已永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册。最近20年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一些资源日趋枯竭传统工业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国有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投资能力严重不足缺乏更新改造资金,竞争能力难以提高;重工业为主、传统产业比重大和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等结构性问题,使企业缺乏灵活的运作机制,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有制结构不合理,民营经济发展缓慢;离退休职工数量多,新增就业岗位少社会保障压力大等影响了东北地区的发展。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主观上的原因则是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转变不快,依靠改革开放、市场机制、创新发展的动力不足。同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比较起来,思想观念和实际工作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振兴黑龙江,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坚决按中央的指示精神,“依靠新思想,建立新机制,运用新方式,走出东北振兴的新路子”。要使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旧体制、旧思维、旧路径中解脱出来。发扬大庆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闯关东”,开拓思路,创新观念,勇于探索和实践。现在,让人高兴的是,在中央提出振兴东北的重要战略决策之后,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的广大干部和群众深受鼓舞,决心奋起拼搏,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造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这是非常可喜的好形势。

  东北地区有全国最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自然条件好生态容量大。国家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大量投资,奠定了东北地区雄厚的工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东北的工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东北还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国内最优秀的产业工人和科技人员队伍。邻近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区位优势,使东北地区在东北亚拥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东北地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经过努力,完全有可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之后成为国内第四个经济发达区。

  一年多来,中央领导对振兴东北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各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为振兴东北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这里,我再补充强调4点建议。

  首先,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优势资源条件,开发新的产业领域,改变目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调整要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更要从实际出发,发展自身拥有优势资源的产业。黑龙江省盛产粮食、木材、石油和煤炭,虽然国家调出很多,但由本省支配和使用的数量也不少,开辟这些资源产品的中、下游产业,拉长产业链,创造更多更高的附加值仍是大有文章可做。黑龙江盛产的石油,大豆、玉米和马铃薯等农产品和以木材为主的林产品,都有广阔的下游产品开发领域,而且适合民营经济开发,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发展这些产品的下游产业,不能像目前这样只进行粗放式的简单加工,而应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开发有特色的产品,并注意延长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群体。与东北地区为邻的内蒙古,仅一个奶制品,就造就了伊利和蒙牛两个全国闻名的重量级企业,这个经验值得东北地区借鉴。

  第二,必须加大力度,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主要得益于民营经济。党的十六大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作了充分的论述,阐述了一系列政策。黑龙江省应当更坚决、更大胆地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增加社会财富、创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都有重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非公有制经济可以构造有效率的机制,激发经济活力,推动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我查了统计局的资料,2002年全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达8152万人,黑龙江只有186万人,只是浙江省的40%。全国小型国有企业产值为42179亿元,黑龙江省占的份额还不到1%。我讲这些数据,是想说明黑龙江省在调整企业结构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注重联合,共同发展。东北三省的资源和产业各有特色,在历史上曾是较为统一的经济联合体,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合作,积极促进省内外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合作,加强资源整合,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诸侯”经济造成重复建设严重,难以实现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时间和精力。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更是形成许多两败俱伤的局面,在国际竞争中从优势变为劣势。希望东北三省在振兴东北的发展中避免类似的现象发生。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应对强手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内合作是国际区域合作的基础。面对东北亚地区的强大挑战,东北地区各省必须加强合作,在合作中共同发展,在共同发展中应对外部的挑战。

  第四,加强信用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良好的信用可以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益,节省时间和精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信用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东北人在国内过去一直有“性格直爽,说话算数”的美誉。希望东北人继续发扬光大东北汉子“说话算数”的美德,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经营环境,扩大招商范围和数量,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

  最后,我还想向参加此次论坛的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的企业家说几句话:东北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之一,正在蓄势待发,存在广阔而又良好的投资机会,是投资者发挥作用的理想地区。希望各位继续关注东北、了解东北、多来东北。这里的商机将使你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空间的重要天地。各种形式的合作在这里都将收到良好的回报。东北人是豪爽的、好客的、大气的,他们不会斤斤计较、见利忘义。他们要的是双赢、多赢,是友好合作,共同发展。

  注:本文为2004年1月11日陈锦华同志在开创“新东北时代”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标题为编者加。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