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加快构建国内最大特种纤维基地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6-03 20:33:11 阅读:

   山东烟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坚持“精干主业、同心多圆、科学决策、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加快构建中国最大特种纤维基地。去年公司生产各种规格氨纶纤维10845吨,人均产量15吨;实现利税2.8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16亿元,各项指标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

  烟台氨纶是中国首家生产氨纶纤维的高新技术企业,1989年10月建成投产,从年产300吨起步,自我积累、滚动发展。从2001年起,公司拉开了大规模扩张建设的序幕,连续实施了三期技改扩建,投入资金一年比一年多,扩张步伐一次比一次大,使总产能跃至16000吨/年,成为国内首家“万吨级”氨纶企业,并进入世界氨纶生产前5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3年间公司累计投入技改扩建资金6.8亿元,累计新增产能11500吨。大规模的技改扩建,使公司生产基本达到合理的经济规模,取得明显的成本优势。“纽士达”氨纶在与国内外产品的较量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氨纶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15%,并远销欧美、澳大利亚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以技术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公司每年投入上千万元资金用于技术开发,在加强省级技术中心建设的同时,与中科院、北京服装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起协作机制,取得多项成果。耐氯、易染、高伸长、超细旦氨纶新品种填补了国家空白。以公司为主体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氨纶纤维产业化技术”,2001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迄今为止我国化纤行业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最高荣誉。芳纶1313项目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品,公司先后投入2000万元资金用于芳纶1313的科研开发,建成连续稳定运转的现代化芳纶中试线,在溶剂回收、纤维制造、后续加工等方面都取得较好进展,批量生产出芳纶绝缘纸、芳纶有色纤维等合格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近3年来用于对科技创新成果的奖励达110万元,去年一次性奖励“氨纶连续聚合”、“芳纶造纸及色丝技术”等优秀科研成果60多万元,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强化了技术创新的原动力。

  为掌握世界氨纶技术发展最新动态,公司与美国杜邦、德国巴斯夫、日本东洋纺等氨纶大企业、原料供应商建立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聘请国外知名专家做技术顾问,公司“引进—吸收—创新”的发展模式赢得了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

  为应对同行竞争日益加剧、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市场形势,公司采取“建设一个网络、强化两个重点、实现三个突破”的营销策略。

  一个网络:将全国市场整合为江沪、浙江、广东和北方四大区域,形成以专业纺织市场为重点,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纺织经济发达省份为主线,面向全国的市场网络体系。

  两个重点:一是强化重点市场的开发。对浙江、江苏、广东三大市场实行区域化管理,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充分激活市场,2003年三大市场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2.51%、103.16%和61.13%,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二是强化经销商管理。打破少数经销商的垄断性经营,根据市场需要补充调整,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对经销商进行动态管理,奖优汰劣,严格回款时间,有效地防范了市场风险。

  三个突破:营销理念的突破。去年,来自新市场、新客户的销售额达1.6亿元,占总销量的15%。营销方式的突破。实行“经销+直销”的复合模式,紧紧抓住氨纶直销大户,利用其在特定应用领域中的示范效应,提高“纽士达”产品的影响力和公司对市场的有效调控能力,大大提高了“纽士达”的知名度。应用领域的突破。开发出适用于高档针织品的差别化细旦品种和经编用丝,提高了“纽士达”产品的附加值。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