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东北中央企业整改方案出台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6-03 20:32:49 阅读:
核心提示:  日前,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在在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运用新的发展观和创新思路,加快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并发布《关于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调整改造,搞好中央企业,壮大国有经济。

  日前,国资委规划发展局局长王晓齐在在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运用新的发展观和创新思路,加快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并发布《关于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推进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调整改造,搞好中央企业,壮大国有经济。

  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事关全局

  国资委认为,中央企业在东北地区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巨大优势和希望所在。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做强做大一批技术先进、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核心竞争力强的中央企业,对于提高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政治、经济和国防安全,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据悉,截止2002年底,分布在东北三省的中央企业及三级以上子企业共900多户,资产合计723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778亿元,利润总额443亿元。其中工业企业400多户,资产总额609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92亿元,利润总额470亿元。虽然企业户数只占东北三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的9.5%,但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46.0%、72.1%和81.5%。

  东北地区集中了大庆油田、鞍钢、一汽等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在全国同行业中有较强竞争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为主的大型国有企业。集中了相当规模的优良资产,积累了大工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培育了一支政治思想觉悟高、技术素质过硬、乐于奉献、勇于拼搏的产业大军。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大力推进“三改一加强”,一批国有企业再现生机和活力。

  东北地区的中央企业存在四大突出问题

  国资委认为,东北地区中央企业体制性、结构性和机制性矛盾比较突出。突出表现在企业产权结构单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机制尚不健全,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思想薄弱;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办中小学校、公检法、医疗卫生等社会机构多,每年约需支付80亿元补助经费;企业厂办大集体多,困难企业多,资产负债率高,2002年,900多户中央企业及三级以上子企业中亏损企业371户,亏损面约为40.0%,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为76.4%,远高于全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4.8%的平均水平;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大而全、小而全”状况普遍存在,专业化协作水平低,缺乏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科技开发能力薄弱,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改造欠账较多,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力下降。

  新的发展观和创新思路

  如何确定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调整改造思路,树立新的发展观?国资委的观点是,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运用创新思维来审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坚持从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等诸多环节着手,研究提出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解决方案。既要解决企业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又要解决企业实践发展中的新问题;既要努力强化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发展生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又要着力调整生产关系,形成新体制、新机制的生长点;既要整体推进、全面完成中央企业的调整改造任务,又要坚持有限目标、实施重点突破;既要扎实细致、稳妥推进,又要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一条适合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的新路子。

  为此,国资委确定的加快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进取,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消除经济发展和调整改造的体制性障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积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并举;注重整合现有资源,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中解决历史遗留和前进中的问题;着力培养优势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明确五大原则确定一个目标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运行机制,企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资源开发利用等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满足市场需求与发挥比较优势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要。坚持以开放促调整、促发展,建设改造资金的筹措要面向市场,通过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股份制改造、利用外资、发行企业债券等多渠道筹集建设改造所需资金。

  二是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着力推进石油石化、重大装备、钢铁、汽车、造船、航空产品和军工等重点行业的调整改造。重点支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有竞争力和基础管理好、领导班子强的优势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和技术改造,进一步确立其在国内同行业中的优势或领先地位。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新体制、新机制。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推进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坚持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推进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既要深化改革、发展经济,也要扩大就业、保持社会稳定。

  四是坚持人才兴企、科技先行,为搞好国有企业提供必要保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同市场化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机制相结合,着力培养有开拓进取精神、有责任心、有事业心、有管理经验、创新意识强的优秀企业家,创造有利于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和机制。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合理整合现有科技资源,加大科技开发资金投入,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作用,提高科技成果的工程化、配套化和系统化水平。

  五是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东北地区中央企业调整改造任务。

  一个目标是:通过深化企业改革,强化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提高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其近期目标是争取在“十五”2001年至2005年后两年中,切实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减轻企业包袱,为企业创造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抓紧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对区域经济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使企业的主业更加突出,效益进一步提高,资金状况显著改善;企业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产权结构明显优化,初步建立起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企业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经济运行机制基本确立。中远期目标是结合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推进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有步骤、有重点地解决长期困扰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经过5年努力到“十一五”末,使股份制成为中央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企业实现投资多元化;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批企业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中央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显著增强。

  调整改造的四大措施

  国资委针对调整改造的总体思路及目前东北地区中央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四大措施。

  第一,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母子公司体制,推进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东北地区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第二,大力推进企业调整重组。要以行业排头兵企业为发展主体,培育、发展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继续放开搞活东北地区中央企业所属的协作配套和辅助性等中小企业;加大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力度,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加大企业存量资产调整的力度,促进中央企业内部、中央企业之间、中央企业和其他企业、上下游企业之间存量资产的合理流动和重组;着力推进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集中有限资源做强主业,改变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作为今后安置富余人员的主要形式,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的问题;要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从易到难、量力而行、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分离的原则,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优先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工作计划等。

  第三,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基地。企业建设改造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一是加快鞍钢、一汽和中石油、中船重工东北地区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集中力量建设油气、钢铁、汽车和造船生产基地,使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发挥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和行业中的主导作用。二是推进石油石化、重大技术装备、微型汽车、民用飞机和直升机、汽车发动机、航空发动机等生产企业的建设改造。吸引国际一流跨国公司投资、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品结构,进一步确立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三是进一步加大军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军工企业的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加快结构调整,培育、发展一批主导民用产品,提高市场适应能力。四是其他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主导产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围绕大企业配套开展专业化协作,发展成为“专、精、特、新”、有规模经济优势的专业化企业;在具备发展条件的技术、人才密集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产业结构。记者注意到,国资委在继续深化企业改革。

  第四,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人事制度改革,重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国有资产产权代表、经营管理者、科技带头人、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特别重视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矛盾和隐患,防止突发性群体事件,保持社会稳定。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