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是安徽华光玻璃集团的投资年,到目前为止,大大小小累计总投资7.79亿元兴建的16个省、市重点项目,已陆继竣工投产,仅2003年下半年就有高档眼镜生产线、30万吨优质硅砂生产基地、10万套汽车安全玻璃、ITO导电膜三线四项工程相继建成投产,使华光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导电膜玻璃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优质硅质原料基地、重要的玻璃深加工基地和安徽省惟一的浮法玻璃基地、较大的化学建材基地。初步实现了“强头、壮身、活尾”的发展战略,为华光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品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九五”以来,在全国玻璃行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华光不断理清发展思路,在创新中抓机遇、谋发展。积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从传统玻璃产业向新材料产业的提升。特别是以大思路、大手笔开拓项目工作的新格局。集团把项目建设与机制、管理和技术的全面创新相结合,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高效益”的技改之路,使一个建厂45年的国有老企业重新焕发出生机,步入了全面、稳定、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华光兴建的每个项目都紧紧围绕玻璃产业这个主线,并把开发和生产高、精、尖产品作为企业新上项目的主攻方向。集团内部专门成立招商局,专门从事项目的调研、筛选,高新技术、设备和资金的引进。项目确立后,按项目法人制进行施工、安装、调试等项目监督和管理。在科学规范的管理下,相当一部分项目都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目标。
去年12月28日华光ITO导电膜玻璃三线竣工投产,使集团ITO导电膜玻璃发展到年产1100万片,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ITO导电膜玻璃基地。ITO导电膜玻璃是华光玻璃集团上市公司方兴科技的重要“拳头”产品。该产品是液晶显示器LCD的主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电脑、移动电话、计算器、电子手表、游戏机、太阳能电池以及微电子、光电子等多种领域。为适应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华光集团方兴科技公司在ITO一线、二线多年优质高产的基础上,又投资13500万元兴建三线。这个项目是方兴科技上市后投资兴建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项目。第一期工程从德国引进世界一流的真空镀膜设备和关键技术,建设居国际先进水平的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经过7个月的建设、安装和调试,在克服了“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下,实现了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STN—LCD型、彩色STN—LCD型和触摸屏用ITO玻璃600万片,产品88%外销,年新增销售收入14929.4万元,实现利润总额5073.3万元。
高档眼镜生产线、10万套汽车安全玻璃是典型的玻璃深加工项目,30万吨优质硅砂生产线是玻璃生产的重要原料,而ITO导电膜玻璃却是高新技术的尖端产品。加上2000年之前完成投产的项目和一批再建项目,组成了华光玻璃集团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新兴核心竞争力。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