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前身为广东省连平县泥竹塘铁矿,成立于1986年12月,2001年7月改制为广东省连平县泥竹塘铁矿有限责任公司,矿山位于连平县油溪镇石背村,矿区面积为1.3平方公里。1986年修筑了一条长21公里的矿山专用公路。
公司现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办公地点设在连平县忠信镇金竹大厦,下设12个科室和3个下属单位,员工总人数234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7人。
建矿十几年来,在上级党政和地方党政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广东省连平县泥竹塘 铁矿有限责任公司强化了企业内部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经过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公司一步一个脚印,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转制改革后,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开展生产经营,使各项工作都上了新台阶。1994年至1996年连续3年被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授予“模范纳税企业”、“模范纳税户”称号;被河源市工商局授予“连续12年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称号。公司实现了建矿以来18年都盈利、没有亏损年份记录,历年来被上级授予“先进单位”称号。自建矿以来上缴税利1亿多元,为国家和连平县经济建设作出较大贡献。
公司现有上塘、下塘两个采矿场,根据地质勘测的资料,矿区内储藏原矿700多万吨,目前仍有原矿300多万吨,平均品位43度。十几年来,公司都按照设计标准有计划进行开采,上塘和下塘两个采矿场年采原矿量在20—30万吨,并形成了剥离、开采的规模,开挖最深的达35米。公司有年加工处理量30万吨原矿的选厂,年加工成品矿15万吨,可加工目前市场所需矿产品品种,产品质量符合各钢铁厂的需求,年销售量近15万吨,矿产品主要销往韶钢、湘钢、涟钢、鄂钢、萍钢、新余等十几家钢铁厂。在抓好铁矿这块主业的基础上,在连平县忠信镇建有一座七层楼房的金竹大厦兼营旅业服务,还有一个经营石油产品的加油站。
十几年来,公司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好“产、供、销”3个重要环节,有效地实施“减员增效、减债增资、增收节支”的方针,围绕“抓主业、保安全、要稳定、求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内抓管理,外拓市场,以正确的策略抓好生产经营,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抓主业。公司是资源型企业,主业是生产经营铁矿产品。十几年来,公司根据铁矿的储量,实事求是地有计划进行开采,并始终坚持“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声誉、以质量创名牌、以质量求发展”的方针,注重抓产品加工工作,充分调动公司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抓好30万吨选厂的技术改造,生产加工出合格的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与各钢铁厂建立比较良好的产销关系,以诚实守信作为企业立业之道、兴业之本,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抓好产品销售工作,使公司的矿产品不会滞销。
二是保安全。安全工作的责任重于泰山,安全生产工作是矿山的重要工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及国家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为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公司制订了安全管理制度并发至各科室,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与保护劳动者生命、安全与企业发展统一起来,形成“四不变”的局面,即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变,企业法人代表作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变,行之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不变,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不变。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有安全”的氛围,确保公司稳定发展。
三是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千稳定万稳定,最主要的是民心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什么也干不成。为维护稳定,公司坚持抓“三个文明建设”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总体要求上来,统一到公司的工作思路上来,增强干部的责任意识,专心致志搞好本职工作,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目前,公司人心稳定,有较强的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氛围。
四是求发展。事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发展是大局,是历史趋势。由于公司是资源型企业,经过十几年的采挖,铁矿资源越来越少,企业今后的发展面临较大的困难,为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公司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忠信工业园购建厂房,筑巢引凤,引进项目,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职工创造新的就业出路。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