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中国对外贸易喜获丰收

企业报道  2013-04-09 18:08:38 阅读:
核心提示:  回眸2003年,在世界政治和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美伊战争爆发、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生非典疫情的不利条件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中国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总体形势明显好于年初的预期。

  回眸2003年,在世界政治和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美伊战争爆发、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生非典疫情的不利条件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中国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总体形势明显好于年初的预期。

  进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相对出口增长幅度的继续回落,中国的进口增长却在逐渐加快,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2003年1至9月,全国对外贸易总额达6062.6亿美元,同比增长36.2%,其中出口3077.0亿美元,同比增长32.3%;进口2985.6亿美元,同比增长40.5%,进出口顺差91.5亿美元同比减少54.3%,在一般贸易项下还出现了89.2亿美元的逆差。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运行的主要特点是:进出口贸易高速稳定增长,月度进出口额屡创历史新高;一般贸易增势强劲,加工贸易平稳发展;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两旺,资源性产品进出口快速增长;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贸易顺差大幅减少;进出口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逐步增强。

  快速增长的原因

  2003年,促使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首先,国际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为进出口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低,对外商的吸引力不断增大。今年以来,国际制造业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继续加快。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2.5%,今年前11个月实际使用外资471.54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带动进出口增长的效应进一步显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吸引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一大批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进口需求、出口产能明显扩大。

  其次,国内外市场环境逐步好转,为进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为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美国经济上半年增长2%,日本经济已连续6个季度向上攀升,今年二季度增长2.3%。随着全球经济景气回升,国际市场需求转暖,全球贸易趋于活跃。在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中国出口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局面。

  第三,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新的增长点在不断形成。2003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30.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7个百分点。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了能源、原材料及机械设备一般贸易进口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容量继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汽车销售增长77.5%,通讯器材类销售增长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增长46.6%。国内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尽管受非典疫情的影响,1—9月中国社会零售品总额同比仍增长8.6%,与去年同期增速基本持平,为中国进口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基础。

  从目前的情况看,非典疫情对中国进出口的滞后影响比估计的要小,第四季度进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大体可以保持下去。初步预计,2003年中国进出口可增长25%以上,规模可突破7800亿美元,有望达到8000亿美元,提前实现“十五”规划目标,在全球的贸易排位将上升到第四位。全年贸易顺差100亿美元左右,较2002年大幅减少。

  展望2004年

  据有关人士预测,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体制政策环境趋于改善。从目前经济的发展态势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在克服美伊战争和非典疫情带来的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国内投资和消费以及对外贸易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整体经济形势为近年来较好的一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已达到8.5%左右。2004年,中国仍将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预计GDP可望增长7%以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全面规划和工作部署,提出了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等主要任务。

  上述目标的实现,将会加快中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进而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创造更完善的体制环境,对2004年及较长时期中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不过应当看到,目前国内经济还面临着农民增收难、扩大就业难、结构调整难等突出矛盾,还有待逐步加以解决。所有这些矛盾和问题仍将制约2004年乃至以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发展。从总体上看,2004年的国内经济环境会好于今年,将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体制条件。 相关人士预计,在国内外环境不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仍将保持平稳的增长态势,但考虑到今年进出口基数较高、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的增长速度将可能出现明显回落。

  需关注的问题

  另据商务部预测,2003年中国出口同比增长将达8%—11%,进口增长12%—15%,顺差比去年大幅减少。明年中国外贸面临的不利因素包括:

  首先是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平均下调3个百分点)将增加企业的出口成本,同时出口退税增量实行中央和地方分担后,可能会引发新的欠退税问题。

  其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增长的威胁将进一步加大。

  第三,中国加入WTO后的大部分过渡保护措施将在2004年底到期,从2003年12月起,分销、保险、银行、运输等服务部门的开放地域将扩大,准入门槛降低。2004年还将取消成品油、天然橡胶、部分汽车及零部件等50个税号产品的非关税措施;农产品及化肥的关税配额量也将进一步增加。

  最后,在进口迅速增长、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的背景下,国内某些脆弱产业将会受到冲击。与此同时,考虑到国际市场和世界投资逐渐回暖、发达国家继续对中国进行产业转移以及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等有利因素,2004年中国的外贸将会保持平稳增长,但出口速度会逐渐减缓、贸易顺差也将缩小。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