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引进一个项目催生整个行业调整

企业报道  2013-04-09 17:58:46 阅读:
核心提示:众所周知,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而地处东西结合区域的安徽省经济实力与之相差甚远。就是在这两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悬殊的省份

  编者按:众所周知,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省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而地处东西结合区域的安徽省经济实力与之相差甚远。就是在这两个经济发展水平相当悬殊的省份,围绕安徽海螺集团进军浙江水泥业的前前后后,展开了一场引人深思、催人思考、给人启迪的经济活动。浙江水泥对海螺介入从恐慌、拒绝到接受、发展,从而引发整个行业结构调整,并很快凭实力和产品杀回安徽省。这一切说明了即使是发达地区也仍然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践告诉我们,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经济进程中,市场是没有疆域的,任何地方保护的做法只能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也是徒劳的。而改革开放、竞争、发展才是惟一的选择。

  日前,对杭州所辖建德市引进安徽海螺集团大水泥项目,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不无赞许地说:“没想到项目投资这么大,建设速度这么快,环境保护这么好。”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初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引进一个普通项目,却引发了浙江水泥结构的大调整。实际上,这位书记所说的这一经济活动背后所揭示的本质问题,对目前各地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发达地区也同样存在地方保护,因此,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必须要深入、广泛地进行。但只要地方领导认清了方向、坚定了信心,群众短暂的不理解会因事实的改变对政府倍加拥戴。

  据浙江建德市常务副市长程茂红向记者披露:2002年,海螺没来浙江之前,浙江水泥的产量和使用量在全国均占第6位。但浙江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在全国却是倒数第二,仅高于西藏。1999年底,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水泥行业协会上,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浙江至今没有一条日产2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这与浙江经济强省的地位极不相称,希望浙江同行认真反思。但一贯聪明务实的浙江人,办企业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既然建立窑能赚钱,便没有谁去考虑赔钱赚吆喝、干吃力不讨好的事。倒不是浙江的水泥企业不知道新型干法水泥比立窑水泥好,对新型干法水泥不感兴趣,而是当初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尚在发展当中,引进技术和装备成本太高。因此,直到2002年之前,浙江全省仍然没有一条日产2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可是安徽海螺集团的迅速崛起,打破了华东水泥市场的稳定格局。先是海螺集团在宁波和温州建粉磨站,继而又要在建德建2条日产5000吨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和年产100万吨的粉磨站。自己的市场眼看要让别人占领,一贯在市场经济中着着领先的浙江企业坐不住了。在《建德日报》2002年7月28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对海螺大水泥落户建德市作了这样的回顾。“自从我市与水泥巨头海螺开始‘亲密接触’之后,浙江省内水泥同行对该项目的一举一动十分关注。到双方真正签订合作协议后,部分省内水泥企业同行更是如坐针毡。2001年10月17日,浙江省水泥协会在杭州召开四届四次理事会,会后形成了浙江省水泥工业发展的紧急报告,其核心内容是从行业和企业利益的角度出发,以海螺进入浙江省对浙江水泥行业冲击太大为由,阻止和排斥安徽海螺集团到建德市投资建设大水泥项目。建德海螺水泥项目的审批因此而陷入了微妙的境地。”后来,一些水泥企业的职工还到浙江省政府门前静坐,提出了“要吃饭,不要海螺”的口号。为此,就建德大水泥项目的投资主体问题,浙江省省长柴松岳指出,“建德资源丰富,建设大水泥项目条件好,谁来搞?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进有实力、能办得起来的投资实体。对这件事,有 个解放思想问题。我们现在不是要应对入世吗,市场经济,竞争要靠实力,要着眼于发展、围绕发展,解放思想。”

  谁会想到仅仅是引进一个水泥项目,在中国经济最强的省份之一浙江,却产生了如此大的阻力。

  在不到1年的时间中,他们建起了这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且环保投资达到总投资的10%以上。由于全线采用国内最先进的高效电收尘及布袋收尘、低No燃烧器、破带式斗提、内循环式水冷却系统等环保设备,海螺建德公司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所做出的努力得到建德市上上下下的认同。

  程茂红以轻松的心情向记者披露了另一组数字:海螺建德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干法生产线和年产100万吨水泥粉磨站已于2003年5月和2002年9月分别投产,浙江三狮、宏狮等企业的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干法生产线也在紧张的建设当中。2004年底,建德的大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1200万吨。原来建德有近200万吨小水泥,38条立窑生产线,平均生产能力不足5万吨。现在小水泥生产能力仅剩下60万吨。特别是建德引进海螺后,产生了巨大的品牌效应、聚集效应。不光是水泥,其它行业也都到建德来扎堆。杭钢集团杭氧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宝钢等国内知名企业在海螺之后也纷纷到建德投资办厂。今年,建德市的技改投资总额达15亿元,比海螺没来之前的2000年增加了近5倍。2002年建德市的经济发展速度是24%,今明两年投资显效后,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浙江省的水泥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已建成的日产2000吨生产线有十几条,十几条日产5000吨的生产线在建。全省已批准的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干法生产线项目达56条之多。2002年浙江新型干法水泥在水泥总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达到22%,今年达到30%多,明年大水泥比重将达到60%。目前已批准建设的大水泥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将能形成8000多万吨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届时,浙江的小水泥将无立锥之地,而浙江新型干法水泥在水泥总产量中所占比率将会进入全国前3名。

  “要海螺,也要吃饭”!海螺的进入使浙江水泥企业看到了新型干法水泥国产化、低投资的可行性。观念的转变、竞争的压力使雄厚的民营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浙江水泥企业重新焕发了巨大的活力,显示出蓬勃的生气。先行一步的海螺并没有使浙江的水泥企业没有饭吃,而是吃得更好。目前,浙江的水泥卖到400元/吨,还供不应求。记者在距建德海螺公司100多公里的浙江江山市虎山水泥集团看到,这家在浙江率先完成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原先只有立窑和湿法窑,现已建成一条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在建和准备建设多条日产2500吨和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而且他们将吨水泥熟料的投资降到了150元左右。同时,企业还在自建一座发电量在1.2万千瓦时的电厂,以解决部分企业自身的用电问题。“十五”末,这家企业将形成1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能力。

  从海螺水泥进入浙江引发的这场竞争可以看到,观念转变的程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浙江人从海螺发展的事实中认识到了新型干法水泥在市场上的潜力,并迅速从“要吃饭,不要海螺”转变成“要海螺,也要吃饭”。海螺的进入,为浙江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契机,而发展步伐大大加快的浙江水泥企业,由于受电力和资源的限制,已不满足于本土作战,他们将目光瞄准了全国,甚至直接到海螺集团的老家——安徽的广德和铜陵等地建十几条大水泥生产线,从而引发了新的一轮水泥市场的竞争。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