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正海按下2003年第10万台车用柴油发动机下线按钮,这标志着全柴动力紧贴市场,通过改革与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奋斗目标。企业在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员工素质、资本运营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综合实力得到加强,逐步奠定了作为汽车动力企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截至11月30日,实际完成单缸机销售21万台、多缸机销售9.6万台,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均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提高。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生产经营柴油机为主、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生产柴油机;80年代,抓住农村改革的机遇,定位于小缸径单缸柴油机生产的思路,服务于农业机械,满足农民要求,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90年代,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完成了单缸柴油机产品的系列化、多品种的开发和多缸柴油机的研制生产、市场销售。在抓住产品经营的同时,借1998年12月成功上市的机遇,利用管理、技术和资金优势,紧紧抓住市场制高点,重点发展车用柴油发动机,在不断壮大主业上开始了新的航程。
全柴深知,柴油机作为动力机械的中间产品,必须依托或依靠整车的发展壮大自己。2000年通过以产品为载体、以产权为纽带与北汽福田汽车结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汽车发动机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双方共同组建柴油机联合开发技术中心,扩大全柴车用柴油机在福田车辆的配套销售份额。自2000年以来,为福田汽车累计配套125000台,产量和品牌的提升,带动了全柴车用柴油机和变形产品不断发展和配套领域拓宽,也扩大了全柴作为动力企业在汽车行业的影响。同时,全柴又有重点地攻关国内知名的整车企业和收割机企业,通过召开产品促销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全柴柴油发动机。目前,江淮汽车、安徽飞彩、一汽红塔、山东五征等主要主机厂和众多收割机厂都已成为全柴的重要配套企业。公司还不失时机地将车用柴油发动机推向国际市场,扩大品牌知名度。
全柴能够抓住这些客户,关键是通过技术改造,开发适应现代柴油机市场发展要求的产品,健全和完善质量体系,不断改进产品质量,靠新产品、优质服务赢得客户。在技术改造方面,该公司除了对现有生产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进行局部改造外,从1999年开始利用募集资金投资1.8亿元,采用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新建一条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汽车柴油发动机生产线及产品研发试验中心,全部采用技术领先的国内设备,关键工序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全面提升全柴牌多缸柴油机的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把汽车柴油发动机的年生产能力扩大到15万台以上,这些项目的建成为2003年车用柴油发动机产销量的大幅度增长提供了可靠保证。
多年来,全柴始终坚持质量优先发展策略。近几年,全柴及其产品先后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安徽省知名品牌等称号,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步入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又通过采取各种措施,改进产品质量,向用户提供满意产品。在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上,制定相应的《质量手册》和《质量体系程序文件》,顺利通过由ISO900l-1994版标准转换到2000版标准的审核。
为了紧贴市场,全柴始终把售后服务工作视为“第二次营销”,想尽一切办法缩短与用户的距离,把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配套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用户对服务有着不同的要求,实行了顾客服务细分化策略,进行差异服务。针对车用柴油发动机这几年发展迅猛、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的特点,按照“特约服务为主,驻点服务为辅,驻点人员重点协调、监督”的原则,注重反应快速和持之以恒,依托社会资源已在全国建立248家特约服务站。通过在主要市场、重点销售单位,驻点技术人员在销售现场进行产品性能宣传,对用户进行服务承诺,让用户感受到服务就在身边。
全柴以市场为导向的生产经营理念,使企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将以年产10万台车用柴油发动机为契机,计划用3年时间发展成年产20万台车用柴油发动机的制造企业。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