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经济时代,重用什么样的人才,是决定企业兴衰存亡的核心战略。有人喜欢重用没用的庸才,有人喜欢重用听话的奴才,也有人偏偏喜欢重用和自己“对着干”、而且桀骜不驯的叛逆人才。
所谓叛逆人才,就是指在工作上常常与企业掌门人唱反调,不听指挥,甚至让其下不了台的新锐人物。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善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富于叛逆精神,性如烈马,难以驾驭。说白了,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好用的棘手人物”。
笔者有位朋友是建筑业A集团S公司的副经理,40刚出头,工作能力很强,经营管理和公关承揽都很内行;对外承揽建设工程项目颇有业绩,有时一中标不是上亿元就是几千万元的工程项目;经手干工程也是行家里手,无论是穿山打隧道,还是跨江架大桥,指挥参建的工程常常是省部级优质工程或国优工程(某工程2003年荣获第四届“詹天佑大奖”)。任你说干什么,他都能单挑,沉稳应对,一一摆平,独当一面,而且把企业经营做得更好、更红红火火。
但由于我这个朋友生性倔强率直,牛脾气冲天,富于叛逆性格,而且太过执著认真,常常为了某些经营管理和某项投标决策,与公司经理甚至集团老总抬杠顶牛,加之平时锋芒有些太露,以致又招惹了一些习惯打“小报告”、善于暗中使坏玩阴招的庸才们的妒忌。据内传说,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还企图通过他们集团公司总经理夫人吹“枕头风”,非要逼其撤掉这个“不入流的家伙”不可。但他们的总经理心中有数,巧妙地来了一招变通“冷处理”——顺水推舟,调离擢升。执意将他调到效益较差的D公司任经理,走马上任不到两年,D公司的生产经营很快出现转机,施工产值跃上新台阶。
今年元月,他又被集团老总调往“老大难”的L公司担任经理,不到一年,L公司内抓管理练内功,外强经营抓承揽,基本实现扭亏。据内传消息说,上个月他经手运作的某某高速公路投标,又有2个工程中标,合计近2亿元。按他的话说,明年在干好这两个工程的基础上,再中两个标,L公司将彻底摘掉“老不中标老亏损”的老大难帽子,跻身效益良好的行列。
从战略角度讲,在目前建筑圈日益凸现“僧多粥少”局面的逆境下,能为企业拿下大标项目,干出省部、国优工程就是“硬道理”,正所谓“甭管黑猫白猫,能逮住老鼠就是好猫”。要知道,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很多跨国公司正在积极推行“人才本地化”战略,提着“灯笼火把”,挖空心思不惜以巨额高薪网罗“精英人才”,甚至“连锅端才”,以扩大提升他们在中国内地建筑圈的核心竞争力。手头有金块,你却视若绊脚石。所幸A集团有位独具慧眼、敢于重用“叛逆人才”的老总;否则,“此地不用我,自有用我处”,弄不好我的这个朋友不定哪天转眼就摇身变成A集团最大的竞争对手也很难说。
透过这个近似“磨难传奇”的新闻故事,笔者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叛逆人才有用却不好用,用得好,他就是一台为企业猛赚大钱的机器;用不好,他就是企业的累赘,甚至还有可能是企业最“致命”的竞争对手。关键就看你有没有战略眼光和豁达气量与超然胆识。关于这一点,大名鼎鼎的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堪称重用“叛逆人才”的惊世典范。
在盛田昭夫看来,和不同意见的人在一起决策企务,对个人来说是一种乐趣,对企业而言却是莫大的幸事。之所以选择叛逆人才当助手,是因为当公司作出错误决策时,自然会有人反对,并直接提出意见和规避补救措施。惟有这样才会使公司在决策时少一分错误,从而使公司效益更上一层楼。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今的企业家们只要敢为人先,豁达大度,重用叛逆人才,无疑是为自己开了一家拥有无上财富的大银行。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