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请问您所认为的“伟大成功”,具体是指什么?
王效金:我所渴望的伟大成功,也就是我们全体古井人共同的理想与梦想:打造古井百年老店,推动古井持续发展!但要实现这一切,的确是很难。因为中国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两大怪圈,这两大怪圈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并且一直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一是“轮回”的怪圈。中国的企业大都是三五年一个轮回,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家前赴后继、赴汤蹈火,但都难做到基业常青。这就像我在《古井新年文告》中写的一句话:当今中国企业三五年的成功并不难,难的是像可口可乐那样保持百年的成功。大家都跳不出“轮回”的怪圈。当然,古井也是在这个怪圈中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并且一直在摸索、探索中前行。二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怪圈。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阶段,一个企业的命运往往维系在一两个人或几个人身上。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制约着古井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企业要摆脱这种怪圈,就必须形成一种良好的制度、形成一种系统的支撑力量,才能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时代的再次出现。
古井在这两年搞学习、搞批判、搞教育,正是在开始陷入这两个怪圈之后的深入思考。开展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古井能够摆脱历史的怪圈,跳出企业的轮回,做到基业常青,健康、持续地发展。
记者:您所列举的中国企业“两大怪圈”现象,也正好应验了您原来的一句话:“一个企业的成功,一次可能出于偶然,两次属于实然,三次才是必然。”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和一个产品成功的企业是不能同日而语的,产品成功的企业往往是短命的,而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它标志着这个企业更加成熟、更加健康,拥有蓬勃的活力与过硬的市场竞争力,能够长久地生存与发展下去。
王效金:从某种程度上说,古井二次创业的成功造就的是产品上的成功型企业,是靠一个名酒而发展起来的企业。客观地说,这个成功还缺乏基础,是当年凭借企业家的胆略和敏锐,抓住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某个机遇、某个空缺、某个项目、某种稀缺资源,使企业迅速做大。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成功并不等于企业真正的成功,更谈不上企业的持续成功。所以说,如果古井人自己不能在“卖酒”之余苦练内功,不能否定自己、突破自我,突破已有的成功;如果不能善于发现危机,并迅速采取措施,使自己的思想理念、经营行为及时跟上时代与市场,与时俱进,那么,在这个速度大于一切的新经济时代,古井过去的成功只会导致今后的失败,导致自己打垮自己。
古井的这次“批判与再造”活动,就是想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整训活动,使员工能站在事业发展的高度、站在“与企业同成长、共发展”的角度,从思想建设入手、从梳理与批判入手,切实调整心态,激发工作热情,改进工作方法与行为方式,从而达到古井团队思想理念的高度统一、行为方式的高度统一,形成一股新的、有强大生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改制、第三次创业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固地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
我多次说过,一个成功者的失败,都源于他曾经的成功。成功者的持续成功,只来自于成功者对自己的不断批判性超越。惟有不断否定自己、超越自己,才能突破自我、突破已有的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所以,我坚信,中国所有的企业包括古井都必须通过“批判与再造”,通过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的轨道,才能成功建成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基业常青——这是一条艰难之路,更是一条必经之路,是通向未来、通向现代化的直通路,是最近的路。
编后:扬扬洒洒数万字,体现了一个有良知、有责任心的公民的心声。王效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个以民族大义为己任的合格公民。但是在振奋和激亢之余,又有几分困顿。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像古井这样知名而富有朝气的国有企业,却有如此大的隐忧,而这些隐忧的诊治心须要有像王效金这样有魄力、敢负责、不畏失败的成功企业家甚至是用“流血”来搬动“一张张桌子”的精神,才能推动国有企业的再造。我国企业改革的道路仍曲折而漫长,可时间的紧迫已由不得我们迟疑。
“我渴望伟大的成功,但从不畏惧伟大的失败。假如需要我在可能微小的成功或可能伟大的失败面前做出选择,我宁愿选择伟大的失败。”这是王效金在古井实施“批判与再造”活动时的誓言,我们坚信,他一定能成功,因为我们的祖国正值上升之势。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