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帮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业,让他们能像城里人一样生活。”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农业厅土肥站刘银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20年前,刘银忠从河南老家到深圳打工,看到越来越多的中西部省份的农民外出务工,便开始将松散的农民工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和劳务派遣。因为他每年都要组织几万“劳务大军”南下北上,很多人便称他为“农民工司令”。
“20年,中国变化真大。过去农民工们都是‘孔雀东南飞’,到珠三角、长三角打工,现在很多都‘凤还巢’了,留在本地就业,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国产业转移速度很快,也很成功。”张全收介绍,一方面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开始崛起,另一方面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逐步在向内地转移,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大量工作机会。
刘银忠说,现在内地和沿海的务工工资差别不大,基本都能达到2000元以上,因此很多农民工选择在本地就业。“在家门口务工好处多,夫妻不用分隔两地,老人孩子也不用留守了,孩子上学、住房等问题也相对好解决一点。”
去年,刘银忠在山西省也办起了人力资源企业,一年就介绍了近万人就业。今年,他准备把“总部”迁回郑州。“在山西,仅富士康、格力电器、海马汽车等几个产业转移的代表项目,就可提供近60万个工作岗位。现在我们企业已有约三成农民工被安排在河南,估计用不了多久,农民工在沿海和内地的就业机会就会对半分。”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