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南岸,依兰、方正、通河三县交界处,有一块赋存长焰煤,发热量在2300—6200大卡/千克,适用于煤化工,远景储量达6.7亿吨的依兰煤田。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是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哈依煤气工程的发祥地和原煤供应基地。在这块方圆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赫然矗立着一座以煤炭生产为主体,规模化、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大型企业——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
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始建于1960年,是原省属地方煤矿,于1993年6月哈依煤气工程投产时划归哈尔滨市成立的。第一代拓荒者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土地上,依靠“三尺扁担”和“十字大镐”,奏响了掘取地火、造福子孙的第一乐章。在历经了“扁担”、“绞车”、“小火车”、“电力机车”、“别拉斯汽车”、“特雷克斯汽车”等时代之后,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已走过了43年的风雨历程,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原煤产量由最初的年产几万吨,一路攀升至2002年的223万吨,2003年将突破250万吨。现已拥有三个露天矿、两个斜井矿、一个发电厂及供应、销售、医院、学校等30余个单位,职工总数9100余人,固定资产9.6亿元,目前是黑龙江省规模较大、极富实力、具有远大发展前景的露天煤矿。自1993年哈依煤气工程投产至今,已累计向气化厂供煤1100余万吨,在忠实地履行了供煤保气天职的同时,为哈尔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为全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面对国有企业体制转轨、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气化厂用煤量不断增加等重重困难和严峻形势,2000年初,刚刚走马上任的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林凤廷,带领全公司干部职工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富于创新意识的胆识、魄力,勇敢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全局;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企业发展为中心工作;以深化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线;以推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为切入点,5年内把公司建设成为哈尔滨市现代化煤炭能源基地的总体奋斗目标。
近4年来,公司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引进24台具有世界一流技术性能的特雷克斯汽车,既满足了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又带动了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打开三个露天采区间隔,调整露天矿和斜井矿采煤工艺,使原煤产量每年以20万吨以上的速度稳步递增,为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以设备管理和煤质管理为龙头,不断强化经营管理的考核力度,推动公司各项工作迈出全新的步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投资200余万元,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全国煤炭行业一流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多功能的调度指挥中心,不仅使公司的生产指挥系统实现了现代化,而且成为公司建设现代化煤炭能源基地的一座标志性建筑;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于2002年8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使公司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煤炭企业,各项工作与国际接轨;2000年,部分煤城学子考入了清华、北大、南开等名牌大学,为国家建设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原煤产量由1999年的150万吨,提升到2003年的250万吨,煤岩总量突破1300万吨立方米。漫步十里煤城,宽敞笔直的街道上,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到处都充满着浓郁的现代气息,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已经成为公司干部职工刻意追求的时尚;改造供热系统、建造家属住宅楼、安装管道煤气,使职工家属过上了欢乐祥和的生活。2001年,公司被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公司也因此被省内知名人士誉为“文明之矿、富裕之矿、光明之矿”。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公司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有利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立足现有、挖掘潜能、追逐应有、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安全、优质、稳定供气为中心工作,深挖内潜、优化结构、资产重组、科技兴煤,实现原煤生产与非煤产业同步发展,推进体制、技术、管理创新,早日实现建设哈尔滨市现代化煤炭能源基地目标,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的今后4年发展规划。及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一个坚持、三个目标、三个建设、八项工程、十项工作”上来,各项工作进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哈尔滨市人大代表、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林凤廷,以当代企业家所特有的智慧和胆识,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根本要求出发,以求实、创新、有为的眼光,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地提出了“与时俱进、加快发展、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企业理念和企业发展战略,为公司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露天改造、井工矿扩建、矿区网络化、矸石提油原料开采、煤炭深加工、矿区绿化、道路改造和消尘、发电厂改造等项工程已陆续开工。3年内,公司还将建成一座年产150—200万吨的竖井矿,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经济效益份额、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抗击“非典”、“两风”建设和企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发挥煤炭资源优势;提高科技含量,扩大煤炭生产规模,煤炭液化、矸石炼油、矸石发电等项目均已列入重点发展计划。
已经跨入一个崭新时代的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正描绘着一幅更加恢宏壮丽的发展蓝图;依山傍水、富饶美丽的松花江畔,正孕育着一颗璀璨亮丽、光彩夺目的明珠。
简历
林凤廷,1951年6月6日出生,辽宁省西丰县人。
1958年—1968年 先后在辽宁省西丰县和黑龙江省鸡西市接受小学到初中的基础教育。
1968年—1970年 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在黑龙江省密山县兴凯湖公社插队。
1970年—1971年 在密山“五·七”大学深造。
1971年—1972年 分配到密山农场工作。
1972年—1991年 在鸡西矿务局工作,先后担任团书记、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区长、生产计划科科长等职务(此期间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脱产进修3年)。
1991年—1996年 因工作需要,调到黑龙江省依兰二矿工作。先后担任生产副矿长、行政矿长兼党总支书记、依兰煤矿党委委员等职务。
1996年—2000年 在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任副总工程师(主管安全工作)、副经理(主管生产、基本建设工作)、党委委员。
2000年1月25日以后 担任哈尔滨市煤炭工业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2001年 被中央党校“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专业委员会”聘为特约研究员。
2002年 为哈尔滨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