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丰—— 一个自谦是‘李向阳进城’的民营企业;
一个不甘心依循他人足迹爬行的智者;
一个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强人;
……
在象山、在宁波、在江浙一带以至全国,用生命和思索续写着诗一般不败的奇迹,编织着令人陶醉的美丽七彩的‘梦’……
翻开华丰史册,你不能不为它而惊叹:一个民营企业,在过去的20年,一声不响做出了惊人伟业。
2001年华丰集团全年完成产值8.6亿元;
2002年华丰集团完成产值14亿元;
2003年华丰集团预计完成产值21亿元……其中上海华东师大,24层,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浙江省人民医院工程,28层,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世纪名苑二期一标段,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上海嘉定F1赛场看台,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萧山开元明都大酒楼54层,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在过去的20年中,多少顶桂冠降临华丰,“全国建筑业领先企业”、“全国实施用户满意企业单位”、“全国优秀集体建筑企业”、“省建筑业重点骨干企业”、“明星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但在王泽光眼里,这些只代表过去,重要的是明天。
2000年,与西子湖畔一山之隔的黄龙洞边,一座高大、雄伟的建筑——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于青山绿水之外昂然屹立,那雄姿似展翅戏水的天鹅,又如凌空欲飞的战鹰,在新千年,为古老而美丽的杭州平添了一处新的景点和标志性建筑。它的崛起,使2000年西湖博览会如期举行并盛况空前……这座科技领先、世界一流的大型体育建筑就出自以象山建筑公司为背景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浙江省宁波华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丰)之手。
象山,自古是匠人辈出之地。20世纪70年代末期,全县光乡镇一级工程队就有70多个,号称“万人大军”,遍地开花的基建热,火了象山、火了工匠、火了大大小小的工程队。华丰正是在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渐进中、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历经风雨,脱颖而出,成为建筑业中一支令人信服的队伍。
20年来,他们由一个只有数千元家底的工程队,一跃成为身家数亿元的集团公司,这中间的艰辛与坎坷不是能用几篇文章寥寥数语所能概括的。回忆往事,集团总裁王泽光感慨万千,昔日找米下锅的艰辛,领教鄙夷目光的酸涩,那因曾经的疏忽不得不承担的损失,不分白天黑夜、持续奋战的煎熬与磨练……至今历历在目。数不尽的日出日落,道不完的苦辣辛酸,这支铁打的队伍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升华。
质量——令华丰崛起
华丰人根本没有想到,一次又一次的质量抽检令他们名声大振。
1987年,浙江省对全省工程项目作质量抽检,华丰受检工程一举夺魁!
1991年9月,建设部组织的全国工程质量抽检中,华丰工程又以第五名胜出!
……
华丰不再默默无闻,华丰人走出了被桎梏和局限的狭小圈子,走上了与一流大企业竞搏的舞台。
请看一组数字:
1981—1986年创全优工程34项,占宁波市创全优工程总数的1/3;
1992—1993年在省、市优质(优秀)样板工程评比中,获奖工程占宁波市总数的1/3;
1992—2002年,在宁波进甬施工企业年度五项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
2001—2002年,连续两年综合考评名列外省市进上海施工企业前30强;
2002年,创出省“钱江杯”优质工程4项,为全市第一,是全省3家创优最多的企业之一;
……
华丰人为之骄傲的辉煌,谱写了华丰的历史,见证了华丰的今天,也激励华丰人永无止境地开拓未来。
管理——令华丰不败
华丰人视质量为生命,他们确保质量靠管理、科技应用促管理、完善制度保管理、施工现场使用标准化管理……一句话,管理贯穿于华丰工程的始终。
网络管理 层层把关
华丰在公司本部设立工程部、安全办,各分公司设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层层把关,落实到人头。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互为制约的管理体系。配备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做到工作有标准、岗位有职责、考核有依据、结果有奖惩,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
材料管理 抓住源头
他们从建立一支思想好、觉悟高、作风正、业务精的材料管理人员入手;从采购源头对产品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把好材料进货关入手;从制订采购计划建立材料台账、预算、核算开支入手把好成本关;他们坚持ISO质量保证体系,严把材料验收关……杜绝了劣质建材进入工地。
现场管理 实施标准化
在现场管理上建立专群结合的操作点、测试点、管理点和QC小组的“三点一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上建立专群结合的“三二三”制度;在工地材料设备管理上采用“双四”制度;且做到“四验”:验规格、验品种、验质量、验数量。对设备定人、定机、定指挥、定保养,使施工现场井井有条、工序流畅、保质保量。
工地实行封闭式施工,现场四周通道采用硬化砼地坪,安全护栏顶端彩旗飘舞。在生活区集中设置洗涤池。工人宿舍有统一床铺、统一被褥,模拟学生宿舍化管理……
ISO9002 规范运作
为跟上世界发达国家质量管理步伐,从1998年开始率先推行ISO9002标准实施。他们成立了以领导班子为核心的贯标领导小组,将19个要素、75个控制程序中规定的职责全部分解到各个层次、岗位和人。然后精心组织、跟踪管理,落实程序文件、组织运作,使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团队——华丰制胜的根本
没有铁打的队伍,就没有今天的华丰。
审视华丰团队,你就不难发现,这是一群脚踏实地的创业者,是一群不徒虚名、真抓实干的管理行家,他们从肩负起华丰人使命的那一刻起,就没有辜负华丰人的重托。
总裁王泽光,一个令华丰人引以为豪的领路人。见过王泽光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彬彬有礼、温文而雅。从他的身上,你感到更多的不是商人气息,而是书卷气,慎思、凝重、谦和,令初识者多有几分敬重。然而,这张温和的面孔,在工程指挥现场却以“严格”闻名,令不太“规矩”的工人望而生畏。强将手下无弱兵,正是王泽光踏实、严谨的作风,才训练出了一支高水平的建设大军。20年来,他带领华丰人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这支队伍,开到哪里,就把辉煌带到哪里。而王泽光付出了多少心血?华丰人心中自有一本账。
公司总工程师华锦耀是公司工程技术、工程质量方面的骨干,岁月的痕迹丝毫没有抹去老专家的睿智和精明。当他谈起技术、机械、工程时,如数家珍,了如指掌。
精干的副总、任劳任怨的秘书,看那一个个被日光晒黑的面庞,便昭示了一切:他们不是只坐办公室的白领。
他们以事业为己任,因道合而相遇,为志同而携手。他们没有虚华的外表、粉饰的语言、夸张的词藻。
“用户至上、质量第一、持续创优、顾客满意”,这是华丰人掷地有声的信条,使华丰工程质量一次性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先后创国家“鲁班奖”和省市优秀工程奖380多项,还有27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市级“建筑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奖”和“科技进步奖”、“优秀QC成果一等奖”等奖项。
房地产开发异军突起
如果说20年的建筑史,华丰讲诚信、重品牌已名留史册,那么在刚刚起步的房地产开发上,华丰人又以雄辩的事实向世人证实了他们一如既往的讲诚信、重品牌宗旨。
华丰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王泽光对笔者说,搞房地产像绘画一样,要画出大自然最美的画来,开发的产品要成为不可多得的宝画,像张大千、徐悲鸿的画一样,留芳千古,是世人心目中的国宝。
2003年3月,宁波市有关领导来到如期竣工的“钱湖人家”一期视察时,面对全新现代的“大观园”,他们赞叹不绝。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中,秀丽的长廊、诱人的水桥、雕梁画栋的亭阁、曲径通幽的小路……无一不使参观者流连忘返。时任中国建筑协会会长的谭庆琏,概括其特点是:“规划合理环境美,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一般质量好,面积不大功能齐”。
华丰为打造象山“龙泽名园”这一超大型生态居住园区,以“惟一性、超前性、权威性”的规划设计原则,邀请国内著名规划设计单位及来自美国、比利时等国的高级专家,花费7个月时间才拿出满意方案。
王泽光说,专心为后人打造理想的居住空间,改造整个居住环境,是每个开发商肩负的使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风雨20年,华丰人在角逐精品创优夺杯中感悟着一代宗师鲁班的精神,也积淀着公司厚重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团结奋进,誓创一流”,正是凭着这种积聚而成的“华丰精神”,20年来创下数百项美仑美奂的精品获奖工程,它们就像用时间链条串起来的百颗珍珠,熠熠生辉,颗颗珍珠都凝聚着华丰人的智慧和汗水,同时也为华丰积累了无数有形和无形的资产。
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丰的房地产开发也将结出累累果实,为20年工程建筑史锦上添花!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