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协议的签订,对包括服务业、制造业等在内香港各行业的影响力将不言而喻,但能否抓住这一商机,正如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所说,“食粥食饭还须靠自己。”而现在,香港的制造业已开始迅速行动起来,准备利用CEPA给港企的“零关税”政策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日前,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孙启烈带领李锦记、三润面皇、力嘉纸品等一批香港制造企业的老总和高层专门在北京举行了一场香港产品推介会。这其中除了李锦记之外,大部分企业的产品目前尚未进入内地市场。对他们来说,为其即将于今年11月8日到11日间参加的“第二届中国(深圳)消费商品采购大会”进行情况说明和产品推介,正是使自己的产品加速进入内地市场的一步捷径。
根据CEPA协议,从2004年1月1日起,273个内地税目、数千种香港产品,只要符合原产地规则,都可以享受零关税优惠。于是,大批港资、三资企业纷纷涌入内地寻求分销商、零售商,而深圳、上海等内地城市组织的商品采购会就成为港企进入内地零售领域的首选平台。这也是去年还只是以支持单位参加深圳采购会的香港工业总会,今年以协办单位身份与组委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专门设立“香港馆”,并在这个“香港产品展示区”中为其会员企业预订了60多个展位。
据孙启烈介绍,香港制造的商品虽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威望,但过去大多是打别人的品牌,而且产品因成本和关税的原因大都出口国外。但香港与内地签订CEPA协议后,“零关税”的实施使一些香港制造的产品在内地市场一下子就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因此现在正是这些产品进入内地市场的大好时机。
据在内地做面粉快速食品、在香港和东莞都有厂房的三润面皇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少东介绍,他们生产的一盒“面皇”食品过去要出口到内地的话,价格打到70元左右,现在这个价格可以降到40多元人民币,基本上能比正常出口降低40%。
据在香港工业总会干事李沅钧介绍,根据该协会的统计,目前像三润面皇这样的港资背景企业在内地共设有6.3万家工厂,其中一半厂房分布在珠江三角洲。而这些企业过去大都将产品出口或转口,但现在有CEPA协议后,这些企业中很多已经开始考虑直接进入内地市场。
虽然香港特首董建华曾明确指出,管理咨询、会议展览、广告、法律、会计、医疗、房地产、建筑工程服务、运输、分销、物流运输、旅游、视听、银行、证券、保险等服务行业将受惠最多,但在内地拥有如此庞大生产产房的制造业无疑也将在内地获得更大的市场机会。此前据业内人士估计,大约有4000多种产品将从2004年元旦起分阶段“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而港商每年将因此节省40多亿港元。
也许正因为如此,内地的零售企业也不敢轻视这一股产品制造力量。在会上,北辰购物中心、亿客隆、普尔斯马特、小白羊、北京华联集团、物美、联华、华普等百货与超市企业老总或采购部门负责人也亲自到场,与香港制造企业代表进行了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