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首都机场的大厅里,到处展示着带有SVA上广电标志的高清晰度彩电;在上海的公交车上,电视节目中时时闪现着SVA上广电的广告;在遍布全国的电器商城里,SVA上广电的产品林林总总,42—63英寸的等离子电视、50—62英寸的背投电视、15—40英寸的液晶电视播放着绚丽的画面……
甲A联赛的赛场内,在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上海申花SVA队又一次取得了胜利,蓝色队服上SVA的字样分外耀眼……
2003年前4个月,以累计出口创汇4.76亿美元一举成为上海工业系统集团军中的出口大户。高端视频产品在国内外市场比去年同期一下子增加6亿元销售额……
非常时期,却迎来了“花开季节”。“SVA现象”成为2003年家电业的一道风景。
孙子曰:上兵伐谋 其次伐交
坐落在上海名闵行区金都路3800号的上海广电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广电)是一座颇有上海味道的建筑,古典而沉稳的建筑显得大气而稳重,正门外极具欧式风络的飞檐显示着一种强烈的张力。
徐为(火+扈),上海广电集团董事长,淳朴的脸庞和朴实的话语很难让你想像到这是一个名列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前列的大型集团企业的董事长。只有在他偶尔沉思和谈论到企业发展布局的时候,你才能深刻地意识到你面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一个正在改变着中国家电产业格局的指挥家。
对徐为(火+扈)来讲,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才是企业真正的命脉。
早在几年前,当大多数国内家电企业还在为了争夺国内家电市场而不断挑起一轮又一轮价格战的时候,SVA就把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战场。在一场没有硝烟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之后,先后同西门子、索尼、松下、夏普、JVC、建伍、LG等27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合作兴办了合资公司,而且利润不斐。在国内合资企业纷纷走向外商独资的大环境中,上广电在合资之路上走得却异常的成功。通过一系列的合作、资产组合、结构调整、生产改造,上广电避开了中国家电业最残酷的竞争阶段,同时吸收了先进的国际化管理和生产经验,锻炼了一只强大的技术与管理队伍。
然而,单纯的企业资本形式上的合作已经满足不了上广电的胃口,上广电深深地认识到,只有企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深层次合作,对现有的经营服务方式乃至整个市场反应机制进行深刻的变革,才能实现上广电真正的战略目标——打造一个国际化的SVA。于是,位列世界500强第17位的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进入了上广电的视线。双方一拍即合,不仅成立了合资企业,建立了在电子信息商贸方面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而且三井物产还向SVA提供和开放他们在全球1100多家分公司和遍布94个国家224家办事处的市场平台,全面提升上广电在物流、销售、品牌管理等关键节点上的竞争能力。上广电通过对现今的产业链、供应链、销售服务链进行全面疏通、整合以及与三井物产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员交流等诸方面的协作,为其全面走向世界和实现近、远期战略目标装上了强劲的“引擎”。
善战者 致人而不致于人
2002年伊始,中国的家电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国内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价格、兼并、垄断使得中国家电企业一片茫然,然而更大的挑战则来自于另外一个名词——“知识产权”。从VCD到DVD再到如今的数码相机,知识产权像一把铁钳紧紧地禁锢住了国内家电企业的手脚。技术上的弱势成为家电企业心中永远的痛。
随着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和国际市场的本土化,中国的家电企业越来越像一个组装车间,技术不再重要,原本复杂的技术生产环节已经成为了简单的生产劳动。然而此时,徐为(火+扈)的心里非常清楚,中国的家电业正经历着最残酷的淘汰赛,在这个赛场上拼的是实力,是企业能打持久战的实力。
8年来,先后投资10亿美元,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合作以及自主开发,上广电已经形成了真正具有企业特色的核心技术和完整的产业链。在自主技术开发方面,上广电已经拥有了高效视频压缩技术、光机设计技术、网络交换芯片和安全芯片设计技术、系统整合及嵌入式软件技术等核心技术。在产业链建设方面,上广电所拥有的高端彩电产业链正是上广电在高端彩电行业有决心做到“领先岂止一步”的信心源头。如今的上广电已经走过了当年单纯的电视机制造时代,完成了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化,完成了从单纯的产品制造向信息设备以及信息服务的转化,发展成为国内独树一帜的高端家电产品的旗舰企业。
当很多企业还在国内市场浴血拼杀的时候,上广电已经成功地把产品推广到了海外,SVA高端彩电、等离子彩电、DLP背投在国际市场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当DVD的知识产权风波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上广电迅速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视盘播放机——EVD,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高清晰度节目光盘存储播放方面的空白,通过了国家新产品、新技术的鉴定验收和科学技术成果的鉴定。
一切都源自于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长期的积累,有了积累也就有了竞争的实力。
工者 善用之于兵
用什么样的产品来定位市场是上广电面临的另一个抉择。
“金星电视”——曾经在中国市场上叱咤多年的品牌,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被上广电毅然放弃了。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SVA”如同一个初生的婴儿,在方方面面的压力中诞生。
对上广电而言,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放弃意味着选择,对未来的选择。上广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高端”。“一切从高端做起”,成为徐为(火+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然而他更加清楚,决战高端,意味着更残酷的市场竞争。
前有国际巨头的进攻,后有国内传统彩电厂商的跟进,上广电深刻领悟到,“没有技术就没有发言权”。
在充分的技术创新和储备之后,2003年4月,上广电在北京的发布会上推出了包括大屏幕等离子彩电、大屏幕液晶彩电、超大屏幕背投彩电、具备数码存储读取技术的高清晰度数字彩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VD在内的六大类13款高端视频产品。至此,上广电成为国内拥有较全面产品线的彩电厂商,等离子、液晶、背投三大类产品三足鼎立,从63英寸等离子到15英寸液晶,各种规格款款俱全。
这些产品不仅性能上和国外同类产品毫无差别,也降低了整体生产成本。上广电在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307亿元、出口创汇11.7亿美元、利润总额26.4亿元,名列全国电子百强前列的成绩,是对其实力和产品质量的最好佐证。业内人士预测,SVA高端视频产品犹如导火索,将一举引燃早已经战云密布的高端彩电市场。徐为(火+扈)更是一改以往低调的作风:“8年铸就一剑,领先岂止一步。”
拥有产品自主核心的技术,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走国际化发展之路,SVA正举着民族化视频产业的大旗,创造着中国家电业的“SVA现象”。
长期以来,困扰中国家电业国际化进程的技术获得、产业延伸、市场的拓展、机制的转换四大命脉问题越发突现。随着国际化需求的不断增强,如何整合全球的技术资源,生成自己持续获得拥有拓展新的市场空间的核心技术能力?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面对国内和国际市场发展自己的品牌?在全球一体化市场的竞争环境下,怎样在保证企业安全的前提下拓展自己的边界?长时间的技术依附使中国的家电企业有了一个习惯,只重视产品技术的发展,而很不重视软的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如今怎样去解决这些遗留问题以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这些问题是中国家电企业绕不过去的环节。
“SVA现象”能否成就上广电的中国“SONY”之梦,现在也许还很难判断,但上广电的企业发展之路却能给我们很多的启示,但愿我们的民族企业能够涌现出更多的“SVA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