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对于热闹非凡的家电、IT业、日用消费品,照明行业犹如一片没开采的原始森林,电视里少有广告,在网上搜索一下,有关这个行业的新闻报道同样少得可怜。
但这个市场的基础良好,蛋糕奇大。据权威部门的有关数据显示,1999年国内照明行业销售总额为450亿元人民币,2000年达到550亿元,2001年突破680亿元,2002年高达800亿元,连续4年均以20%的速度迅猛递增。据估算,随着“申奥”和各地掀起的“光亮工程”,2008年销售额将超过1500亿元。其规模远高于洗衣机、空调等行业。
出口方面也同样是不小的数字:近4年的平均增长率为30%,2001年出口总额为40亿美元,2002年为50亿美元,预计2005年将达70—80亿美元,光节能灯一项,我国产品就占世界同类产品的1/3,据欧盟统计,中国节能灯占了欧盟市场份额的42%。
照明行业首先在浙江温州一带兴起,之后重心转移到广东的中山古镇。这个市场长时间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介入的企业上千家,但多不成规模。据业内人士形容,在中山古镇,有些企业的老板能够做大连自己都感到稀里糊涂,既没有产品的开发设计,也没有什么营销理念,更谈不上什么“品牌”。
以古镇灯饰企业为代表的“等客上门”的市场操作并非营销发展的方向。但行业的相对平静、价格秩序的稳定,却使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健康成长,在行业中显出骄人的“亮色”。这些企业以惠州世代、三雄极光作为代表。他们较早将先进的营销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移植到这个行业中。
照明电器行业市场存在如此广阔的前景,很多经销商转行加入这个队伍赚得盆满钵满。各大企业当然也不能坐视,纷纷利用自己的品牌、网络和技术优势,挟巨资杀入。首先是TCL集团在其中取得了成功,接着海尔、长虹、澳柯玛先后扬言要进入。
“这个行业尽管从存在的时间来说已经够长的了,但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产品生命周期处在高成长期。虽然目前市场竞争还不成熟,但是品牌竞争迟早要来。”惠州世代科技照明公司董事长王邵灵如是说。
市场惟一不变的法则——不断在变。照明行业正在品牌战争的前夜,洗牌在即,品牌的“地图”将如何变化呢?谁能赢得品牌突围战役的胜出呢?也许,这个问题只有市场本身才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