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在华中理工大学校园内举行的高校招聘会上,来自奥克斯、雅戈尔、金义、万向等许多赫赫有名的浙江民企展开了各自的人才招聘赛,他们别具一格的招聘展台、强有力的企业情况介绍,引起了众多学生的关注。而来自奥克斯的传闻更称,招聘的企业代表怀中都揣了责任状,上面规定了每人应争取到的用工“订单”数量和质量;少招一个,将要受罚100元。
高速前进的浙江民企“快车”,正在全国范围内以惊人的“胃口”争夺、网罗英才。
“快车”扩容迅速
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毕业生数量大幅增长,而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却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长:一方面是每年以46%的增幅涌入人才市场的就业新军;一方面却是各类用工单位普遍性的需求不振。据测算,即在今年全国212万名应届毕业生中,就有63万大学生将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境遇。
在这种情况下,浙江民营企业却显示出旺盛的用人需求。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近几年的GDP一直保持着10%以上的增长率,且民营经济活跃。有人说,浙江的民营经济好比是“高速增长的GDP牵引着的‘多彩列车’”。这辆列车近年来扩容迅速,已在就业市场唱起了“主角”。
来自工商部门的数据表明,浙江省民营企业迄今已突破2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00亿元,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民企总数居全国首位。这些崛起于街道角落、村头田野、家庭作坊的民营企业,目前已经撑起了浙江经济的半壁江山,它们不但在GDP、税收方面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向社会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以温州为例,由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共计有200多万温州人外出创业,同时还吸纳了200多万外地人来温州就业。据了解,眼下整个浙江省每年可净增50万个城镇就业岗位。
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浙江民企中的“创利大户”往往也是“用人大户”。有事实为证:该省日前评出了百强民营企业,其中居前十强的万向集团、横店集团、正泰、UT斯达康、德力西、广厦、雅戈尔、人民电器、奥克斯、华立这些在全国知名度相当高的民营企业,它们每一家雇员人数都在1万以上,万向集团甚至达到了1.38万人。
最令人瞩目的当数奥克斯,近期确立了产业扩张、资本运作和国际化这“未来发展三大战略”,决心在现有产业基础上,涉足汽车、新型材料和高科技电子产业,并要把空调在5年内做到世界第一、手机8年内做到世界前三的位置。为此,从现在开始至2011年,其员工人数将在目前1.2万人的基础上,保持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
一大批优势产业和民营企业的“胃口”如此之好、“肚量”如此之大,仅凭其本土的人才早已不能“吃饱”。所以,近年来它们纷纷把引才的视野投到了省外,先后在各地掀起了一场场近似疯狂的“猎才风暴”。
“揽客”竞出高招
在万向、雅戈尔、奥克斯等大企业,早在几年前就首开以百万年薪引进职业经理人或技术专家的先例,不惜投入争夺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普通职工的待遇也不低,在去年人均收入超万元的8个国内城市中,浙江的宁波和杭州这两个民营经济大市分别排到了第4位和第7位。若按照非国有单位职工工资水平衡量,浙江的劳动力价格实际上已经超过广东,远高于福建等沿海诸省。
同样让人振奋的消息还有:该省近年不仅成为国内顶尖人才的一个重要汇聚地,而且还吸引很多“洋打工”者纷至沓来。在慈溪这么一个县级市,就有30余家民营企业聘用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洋人才”150多人。
为了引才、留才,浙江民企高招纷呈:如德力西帮助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通过建立职工之家、建造专家楼、组织干部定期慰问等,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目前还在企业骨干中推行员工持股计划;新华集团公司根据不同的行政级别和岗位确定人员工资档次,对受聘的人员视其业绩,年终一次性再发给“贡献奖”;万向集团鼓励员工通过自我申报的形式,提出到国外公司工作的要求,经过一定程序的岗位考核,就可以到其开设在世界各地的18家国外公司进行工作和培训;缝纫机企业宝石公司“重金纳谏”,去年发出的一笔最高的合理化建议奖金达到5000元。
动作更大的是奥克斯,这家宁波的制造企业每年拿出500万元大摆“金点子擂台”。有位“擂主”近3年里因提合理化建议获奖73万元。今年1—9月份的“金点子大王”,同样是一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员工,除领取17余万元巨奖之外,日前他又额外获赠一辆汽车;奥克斯还在中国企业界首创员工直选“亿元管家”的用人机制。据了解,该集团旗下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分厂,其领头人均通过竞聘演讲由员工选举产生,许多“嘴上无毛”的年轻人由此当选成为年薪逾10万元的厂部级干部。
职业经理人和蓝领工人短缺
从现在的情况看,浙江民营企业最缺乏的是两类人才,职业经理人和蓝领工人。
民营企业为什么要请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这是传统家族式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迹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很多是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经过相当时间的积累,企业越做越大,不少人已感到力不从心,为此希望引进具有职业精神的“新鲜血液”,把企业带入更高的平台。对此,浙江省人事厅副厅长李德忠一语道破:“对高级人才的需求由此成为许多民企的自觉行动。”
当前,许多浙江民企已举起了打破家族制的利斧。其中做得较彻底的有杭州金义集团,在其高级管理层中,从总经理到财务总裁、从党委书记到行政总裁都是职业经理人担当重任;固守“不能彻底否定家族制”缺点的慈溪方太,实际上也在有意淡化家族制,目前除茅理翔、茅忠群父子分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外,其企业的中高层都是从外引进的;奥克斯的情况也差不多,除了郑坚江的弟弟和大舅子两位家族成员担任高层外,企业的其他管理层成员也都是外聘的。
另一类“香饽饽”是蓝领工人。
最近的新闻是:杭州汽轮机厂等10余家浙江企业,开价6000元月薪招募数控技工,结果只招足半数;另据报道,不久前,一家外国企业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投巨资上马一个项目,可在人才市场上却招不到企业需要的技术工人;有些民企因为本土人才缺乏,只得高薪聘请外国技师来华工作。调查也发现,浙江省企业人才总量明显不足,特别是高级技术人员和外语人才,缺口竟高达40%以上;而职业经理人的缺口是15%左右。
正因这两种人才的缺乏,浙江民营企业在经历并打胜了一场场的品牌战、价格战、广告战、服务战之后,正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人才争夺战上,挑起了新一轮的人力资源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