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充分利用机制优势稳步发展我国MBA教育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3-01 21:26:33 阅读:

  商学院资讯:我国的商学院和MBA/EMBA教育的发展在过去的十余年时间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跨越式发展,然而与北美、欧洲等世界一流商学院相比,差距仍然是显而易见的。您认为我们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所应该采取的办法、举措是什么?

  刘延平:总的来说,我对中国的MBA教育是充满信心与期待的。我非常同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张新民教授在贵报上所表述的一个观点:中国的MBA教育应该具有胸怀和信心。中国有着巨大的商务市场,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有着最好的国际化发展空间,而且又处于一个极好的历史发展时期,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建设世界级商学院的良好土壤。总体而言,关于商学院建设我认为不一定只是一个模式,而是不同的商学院应该保持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的优势、树立各自的个性。具体而言,中国的商学院更应该与国际接轨,发扬创新精神,在良好的体制下开辟出一条本土化的发展道路。我国的MBA教育较之北美、欧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态势很好,是近年来我国高等研究生教育发展最快的一个领域,目前,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期待。

  商学院资讯:您认为目前MBA教育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刘延平:目前总体的发展态势是健康有序的,当然局部也会存在一些阶段性的问题。第一,人的问题。我在很多地方都提到过“MBA人”的概念,它包括MBA教育的管理者、师资队伍和学生,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由高质量的“MBA人”构成的MBA教育体系。如今的MBA教育者是否了解国外的一些先进教育观念,是否认识到不仅是实践方面,在理论水平上我们也有差距的问题同样是很重要的。还有就是经常强调的师资问题,我们的MBA教育是一个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育体系,所以我们的师资队伍应该为了我们的教学目标而进一步充实完善。当前一个好的趋势是,国内一些著名的商学院已经开始大量引进、吸收具有国际化背景的教授,如北大、清华、中欧等。第二,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案例教学,这也是激发学生实战感觉的一个突破口。MBA教育的精髓在于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国内商学院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案例库,这是MBA教学中的一个迫切要求。

  商学院资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和长江商学院在MBA教育模式上摆脱了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的影响,并且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您认为这些对于传统型商学院的冲击在于哪些方面?对于传统型商学院而言它的成功又有何借鉴意义?

  刘延平:这就是一个个性与创新的问题。中欧和长江都建立了各自不同个性的商学院,并且在实践道路中不断突破创新。它们在招生比例、招考方式、学费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做法,实行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所以更为贴近市场需求,更好地把握市场动向。其实目前国内的商学院也有很大的自主权,并且中国MBA教育改革力度在不断加大。在现有的机制下,孕育着巨大的传统商学院成功运作的可能,我们应该稳步发展,将良好的机制变为良好的成果。

  商学院资讯:您认为稳步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刘延平:MBA教育引入中国是必然的,也必然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一定要找到差距和不足,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完善配套设施,在既定的战略体系内步步为营地去推进我们的事业。比如要加强本土化进程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要切实做好编制符合中国实际的MBA教材工作。再比如商学院要分流发展、打造品牌,我们就应该逐步建立市场检验机制和学院评估体系。关键还是造就一批内行的MBA管理者、优秀的MBA师资和具有良好素质的MBA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