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的副总裁,拥有着EMBA学位,又曾从事过多年的高校教育工作,朱桦对当前进行得如火如荼的MBA教育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和清醒的认识。笔者就此话题对朱桦进行了一次专访。
商学院资讯:您如何看待MBA教育?
朱桦:首先,我认为MBA教育是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的结合体,MBA教育的最大价值是在教育过程中引进实践因素和体验教育。
商学院资讯:MBA的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有什么不同?
朱桦:MBA教育根本上仍然是对个人素质的一种淬炼,它从系统化的角度带给学习者商业知识和商业理念,然而,知识从来就不能等同于能力,知识与能力之间转化的惟一桥梁就是“学以致用”。MBA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个人素质的提升是一种综合的汲取,而技能教育则是为日后素质、能力的释放建立平台、设计模式。比如,项目管理、目标管理、人才管理等,其实这些技能化教育体现的是教育所应该具有的专业化方向。
商学院资讯:您从事了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此方面一定积累了沉淀已久的理解和思考,您能谈谈吗?
朱桦:人力资源到今天已经不再是一个新概念、新名词。我个人认为人力资源的理念在今天可以说是已经落伍了,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人力资源应该朝着人力资本的方向转化发展,当一个资源可以创造、衍生价值的时候就可以称之为资本,人力资源也是如此,我们今天讲人力资本就要清醒地认识到投资——利用——获益的基本规律。
商学院资讯:人力资源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朱桦:就是一定要把人力资源建设纳入到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体系之中。对于企业而言,我们要不断开发企业新的人力资源,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人才梯队建设。
商学院资讯:这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有没有一个好的通用模式?
朱桦:我觉得有4点是必须具备的:眼光、时间、决心、耐心,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企业应该有长远的眼光,要认识到人才建设是一个需要一定时间积累的过程,所以在下定决心进行人才规划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
商学院资讯:您认为MBA教育的精神核心是什么?
朱桦:我个人认为MBA教育的核心是知识观念的转变。这种教育把学习者从操作性转移到功能性上来。MBA教育的精神应该是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而千万不能幻想做到变短为长。MBA教育应该更为合理的促使、帮助学习者搭建先进科学的知识架构、能力模型,真正使学习者认识到学习目的的战略性和功能性。
商学院资讯:这种转变的意义是什么?
朱桦:观念决定了一个人的日常行为意识,也是一个人商业行为的主导方向。MBA学习者应该明确自己是在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而不是领导者,这种转变的完成将会使学习者不再扮演一个“万金油”的角色。如果这种转变没有完成的话,作为学习者在学习成果的深度和精度上都会显得不足。
商学院资讯:您认为MBA人才所应该具备的优势是什么?
朱桦:MBA人才应该是“一专多能”的人才,刚才已经说过,他不是一个什么都会一点、懂一点的操作人员,他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有一个主导方向,他所学习的结果应该是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化的人才。所以我说MBA教育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这点如果忽视了,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失去了个性化,其实从根本上来讲,这是一个强调教育功能不能泛化的问题,我们说企业不是学校,同样学校也不可能从所有的细节上去强化学习者的操作能力。一个真正的人才必须是一个特殊性的人才,他有自己的位置感,有自己个性化的东西存在。
商学院资讯:那么您认为MBA教育应该如何更好地加强操作层面的训练?
朱桦:我认为应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不能“坐而论道”,而应该“做而论道”,MBA教育还是应该继续引进大量的案例教学和体验教育,这些都是MBA教育体系与实践相结合的很好切入点。
商学院资讯:您认为目前商学院在这点上做得怎么样?
朱桦:目前大体上形势是好的,但确实也存在一些教授只懂得坐席谈经,而缺乏实践经验,我的意思不是说所有的教授都应该是一个实践专家,但至少不能让所有的学员只接受理论教育。
商学院资讯:您认为目前MBA教育理论性的东西太多了吗?
朱桦:举一简单的例子,前中国足球主教练米卢,他不仅仅是一个战术设计者,也是一个很好的示范者,所以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可能有很多数学理论家可以精确地计算出从足球场任意一点到球门之间所应该具有的有效射门抛物线或足球运行轨迹,然而,这些数学理论家不具备操作性,但是贝克汉姆、卡洛斯他们凭借脚上的感觉和经验就可以踢出技惊四座的“香蕉球”,这就是一种操作技能的锻炼,这也充分说明了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MBA教育作为高级素质的专业化教育,更应该尊重人才规律和市场规律,要将知识切实地转化为才干,多增加一些“实战派”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