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人才者得天下”,为了在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中赢得主动,占据优势,各行业都在积极地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和争夺人才。随着葡萄酒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等人才的需求量陡然增加,中粮集团与中国农大联合建立的长城葡萄酒学院研发中心着眼于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利用高等教育资源,探索出一条中国葡萄酒行业高等人才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
2003年8月,中粮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正式达成合作协议,在昌黎产区华夏酒厂建立“中国农业大学长城葡萄酒学院(硕士、博士)研发中心”,其宗旨是充分发挥中粮酒业长城品牌的示范优势、资本优势和中国农业大学教育与酿酒科研优势,致力培养集酿酒技术与经营管理于一身的硕士生、博士生,中国农业大学长城葡萄酒学院研发中心将为中国葡萄酒业输送第一批MBA。
中国农业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成就斐然,许多科研成果均处于国际前沿。研究领域涉及农业产业的各个方面,其中在食品微生物学、发酵工程、食品活性成分分离技术、葡萄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等领域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大量优秀人才。
目前,该院校已和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20多个国家60多所著名大学建立起合作关系,致力在中国建成与国际全面接轨的食品与营养方面的研究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长城葡萄酒学院(硕士、博士)研发中心的建立,不仅为长城葡萄酒公司注入了雄厚的技术力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具有针对性的行业人才,他们将成为中国各大葡萄酒企业的支柱型力量,这有利于提升中国葡萄酒品牌的竞争力,满足葡萄酒市场全球化的迫切要求。此次在成立学院的同时,还配套在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设立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产业研发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实习基地、中国农业大学长城葡萄酒学院研究生培养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长城葡萄酒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此次中国农业大学与中粮集团建立的中国农业大学长城葡萄酒学院(硕士、博士)研发中心,地址设在长城葡萄酒昌黎产区生产厂——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中粮集团长城葡萄酒总酿酒师严升杰被该院特聘为客座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有关领导认为,这里是高等人才教育的最佳示范基地,因为,无论是生产还是管理都为学子们提供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蓝本。这里早在1979年便由国家轻工部食品发酵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郭其昌指导,由现任华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升杰带领技术攻关小组用中国本土葡萄品种研制出新中国第一瓶干红,经过20多年持续发展,这里已是中粮酒业专家治厂的典范。这里不仅是中国高档干红葡萄酒的故乡,也是中国第一家葡萄酒原产地保护区。特别是企业积累起来的科学管理经验和经营策略,使学子们为他们日后经营葡萄酒企业提供了难得的经典案例,因为从葡萄基地选择、种植管理、葡萄酒酿造工艺到葡萄酒品牌营销,葡萄酒企业经营管理都可以提供实践经验。中国农大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在今后几年中与中粮酒业一道把国产葡萄酒行业的经营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市场经济的竞争对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治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在学校”。世界一流的商学院都认为,满足企业需求永远是商学院的最终目标,学校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跟上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脚步,惟有求变才能谋发展。长城葡萄酒学院恰恰是MBA专业细分化的体现,培养出的高级人才,是以技术见长的MBA毕业生,他们将成为未来中国葡萄酒企业的新型管理者,因为他们既掌握了全面的技术知识,又能从战略的高度去把握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凡是涉及到技术在企业远景规划中的应用问题,他们便体现出专业的针对性,使企业的现状得到极大的改观,而且他们需要在熟悉企业各方面业务基础上,强调个人的管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决策能力。长城葡萄酒学院研发中心的教育模式就是在MBA人才培养中把专才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葡萄酒行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所需人才。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葡萄基地已经走向成熟,原料上已无后顾之忧,关键是在酿酒技术工艺上与老牌葡萄酒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加入WTO后,进口葡萄酒关税将由2002年的65%逐年降到2004年的14%,这对国内葡萄酒行业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中粮酒业在完成以资产为纽带的品牌整合后,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劲,作为葡萄酒行业的龙头企业:中粮酒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中国农业大学长城葡萄酒学院研发中心,为行业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无疑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实现了葡萄酒行业人才资源的快速积累和质的飞跃,使人才队伍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的“快速通道”。从长城葡萄酒学院研发中心走出来的MBA学者们,必将在中国葡萄酒企业参与全球化竞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