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环保总局日前向社会第三次发布了“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的情况,通报了十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查清应关停取缔违法企业6143家。目前,部分省区市已完成对不法排污企业的清理工作,开始进入全面整顿阶段。
截止到7月底,全国已出动环境执法人员20万人次,国家环保总局先后派出4个检查组,配合当地环保人员明察暗访。检查企业31万家,针对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门重点督办的8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进行了重点查处,确定应关闭企业1850家,并在此基础上开始研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以确保环境安全。
本次向社会通报的十大环境违法案件分别是:重庆民丰家化股份有限公司污染案,山西省忻州市“小冶炼”企业死灰复燃案,河南省滑县第一造纸厂和新华造纸厂偷排污染案,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造纸企业污染反弹案,四川省夹江县金牛造纸厂屡关不闭案,重庆渝港钛白粉股份有限公司偷排污染案,湖北省武穴伟业化工厂违法排污案,山东省枣庄临沂交界地区土焦反弹案,河北省沧州大化集团公司违法排污案,福建省屏南县榕屏联营化工厂污染反弹案。
除解决国家确定的8个重点问题外,各地环保等有关部门还因地制宜地确定当地的清理整顿重点。如河南省重点清理整顿18个省辖市造纸、化工、水泥等20个行业的890家企业。
河北省重点清理整顿25个县市的制革、造纸、水泥、电镀和化工五类重污染工业密集区。上海市重点推进吴淞工业区、桃浦工业区、吴泾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江苏省重点清理整顿9市22县(市)的化工企业、4市10县(市)的印染企业和徐州市的造纸、水泥企业及太湖、淮河、南水北调沿线污染企业。安徽省重点清理整顿繁昌、凤阳县水泥企业群,阜阳、宿州市小造纸企业,黄山地区小化工,当涂、郎溪县小轧钢群。山东省重点清理关闭2万吨及以下造纸企业草浆生产线、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造纸企业麦草浆生产线和年产5000吨以下酒精生产线。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从第一阶段全面清理和查处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的情况看,当前环境污染反弹问题呈现出4个特点:
首先,一些大型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有治污设施不运行,千方百计偷排漏排。宁夏美利纸业、武汉晨鸣纸业、周口莲花味精、重庆民丰农化、重庆渝港钛白粉都是规模大、效益好的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做到达标排放,但为了追逐经济利益,置人民利益于不顾,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忽视污染治理,在正常生产时擅自停运污染治理设施,偷排偷放、违法排污。
再有,“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连片反弹的现象不容忽视。从各地上报的查处名单看,不少市、县清理出来的“十五小”、“新五小”就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一些“十五小”企业甚至躲到居民稠密区、农民住宅院内非法生产。
另外,不法排污企业屡查屡犯的现象比较突出。从此次大规模查处的情况看,不少不法企业在去年甚至前年就已经被查处过,今年又查出严重的环境违法问题。
最后,结构性污染问题尚没有根本解决。一些地方的制革、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冶炼、水泥等重污染工业群,虽经多次整顿,仍继续生产。有的地方只是将小企业简单合并,工艺水平、技术水平没有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没有提高,变分散排污为集中排污。有的虽建设了污染集中处理设施,但由于技术和管理措施不相适应,致使集中处理成了集中违法排污。
潘岳指出,从现在开始,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将进入全面整顿阶段。国家六部门联合督察组也将陆续赶赴各地现场督办。对清理出来的问题要逐一整改到位,做到四不放过:即对违法情节没有查清的不放过、对整改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的不放过、对责任者没有处理到位的不放过、该移送司法机关没有移送的不放过;继续深入开展清理工作。坚持环保普查和群众举报、舆论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彻底清查环境违法行为,让不法排污企业无藏身之地;继续采取多部门联合办案、公开曝光、公开处理、追究责任等措施,冲破地方保护主义的防线。凡是属于集中反弹、屡查屡犯的,都要查一查当地政府有没有包庇纵容行为,一旦查实坚决追究责任,督促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对国家六部门重点督办的8个重点问题,制订具体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计划,落实时间表,认认真真抓好落实,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