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03年前三季度工交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和第四季度趋势及重点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预测,四季度我国经济将继续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增速会趋于平缓,预计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2003年前三季度,我国克服种种困难赢得了抗击“非典”的阶段性重大胜利,战胜了各种重大自然灾害,保持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和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的多项指标处于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呈现出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工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效益全面提高,对整体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投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三是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对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稳定支撑作用;四是基础能源行业和交通运输平稳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第四季度经济发展面临一些有利因素。
首先,我们赢得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阶段性重大胜利,战胜了洪涝等各种自然灾害,克服了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不利影响,各方面工作将更加扎实,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更加牢固。第二,世界经济经过近3年的调整,今年以来出现复苏迹象,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经济状况都有不同改善,并表现出继续向好的态势。第三,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国庆黄金周消费增长出现了强劲反弹,前期因“非典”被压抑的消费需求有望在后几个月继续得到释放。
同时,四季度经济加快增长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除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这个因素之外(去年工业增长速度呈“前低后高”走势),一是“非典”的负面影响尚未彻底消除,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将限制农村市场的拓展,三季度出口和外商投资增幅呈现缓慢回落趋势,“非典”的滞后影响是重要因素之一。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进入三季度以来逐月减缓,9月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半年回落了6.3个百分点,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投资增幅都出现一定回调,四季度可能仍将保持这种趋势。三是能源、原料及运输等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仍较突出。尽管今年夏季全国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目前已有所缓解,但随着冬季用电高峰期的到来,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形势仍不容乐观。铁矿石、焦炭等由于需求大量增加,进口价格大幅上涨,8月末铁矿石到岸价已涨到34美元/吨,比去年平均价格上涨近10美元,焦炭价格也比去年上半年翻了一番,加上运能限制,供求形势较为紧张。由于部分棉区减产、棉纺能力扩张较快及中间商炒作,棉花价格出现了明显波动。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初步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左右;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有望突破7500亿元,增长35%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大幅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时指出,一些行业在投资、生产快速增长的形势下,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出现了投资过热、盲目重复建设的苗头,局部地区能源、原材料、运输等生产保障条件在四季度可能偏紧,需要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应适时适度进行调节和加强引导。针对当前形势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重点做好树立新的经济发展观,结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调控和引导,从政策规划、行业准入、土地保护、环境治理、信贷管理等方面,协调地区之间和产业之间的发展,限制和淘汰那些产品质量低劣、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抑制盲目重复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