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签约省政府财务顾问
玫瑰红的葡萄酒在透明的高脚杯中摇曳,偌大的会客厅里笑语不断。“把它干了,”挨个敬完酒后的胡祥鼎又回到解植春的面前热情提议,两个同样都是以豪气著称的东北人相视一笑,旋即一饮而尽。
这是10月17日上午黑龙江省政府7楼会客厅里正在举办的一个简朴的酒会庆祝仪式。胡祥鼎是黑龙江省省长助理,解植春是光大证券总裁,两人刚刚分别代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光大证券签署了《财务顾问合同》,双方约定光大证券将为黑龙江省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改造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省内行业整合及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所谓政府财务顾问,就是投资银行机构为政府部门某些项目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施重大改革,由中央和地方“分级所有”、“分别行使产权”,意味着地方政府将有权利自主出让、处置地方国有资产。显然,一旦解脱了长期体制束缚之痛的地方政府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之下,出售和重组国有资产则必然成为调整地方国有资产质量和对国有经济结构重新布局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地方很快形成并购和出售国有资产的风潮。
黑龙江是全国国有经济比重最高的省份之一,2002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9位,增加值中国有比重高达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胡祥鼎说,“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激励和约束都严重不足的问题,效率不高,且最终责任无人承担。”
但现在看起来已经不再是问题,原来低效的、优势渐丧的国有企业就要被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激活。“省委、省政府确定,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要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为突破口。”胡祥鼎表示。
然而,由于各类资产质量参差不齐,每家企业情况又不一致,改革单纯套用一个模式的教训已经太多。因此,如何分门别类,如何包装、评估,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向外推介,如何挖掘出黑龙江国有企业的最大价值给最需要的买家等等,千头万绪的调整之道都是地方政府官员和地方政府研究人员不足之处。“毕竟我们视野有限,方法也不多,知识尤其短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极其重大,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也极其艰巨,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需要专家来帮助我们操作。”胡祥鼎解释说。
的确,在地方政府看来很费劲、很难完成的一系列复杂过程——从设计方案到筛选战略投资者再到回收的现金流,对于一个有实力的投资银行来说却是驾轻就熟。原因很简单,所有这些正是投资银行最主要的财务顾问业务。对于此次与黑龙江省政府的合作,解植春表示,“我们非常珍惜这一宝贵的机会,将从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的范围嫁接光大证券的人力、客户等资源与黑龙江省的现有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在证券上,光大证券不是最早摘下政府财务顾问果实的一家,但目前看却是硕果最大的一家。今年3月下旬,湘财证券作为云南省政府的财务顾问,完成了“云南省化工行业整合报告”,当时的报道盛赞“此举意味着券商开展财务顾问的新尝试”。但是与光大证券此番的合作相比,湘财证券当时的业务量充其量只是一个小角色。光大证券为黑龙江省政府提供的服务涵盖所有的投资银行业务,按规定投资银行中介业务是按照成交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用,量大面广的黑龙江国有企业重组和产业整合为此提供了丰盛的宴席。此时落座在宴席上的光大证券更像是一个明星,在国资变局中抢得巨大商机,令同行惊羡不已。
光大证券企业并购部总经理高建明认为,尽管股票承销仍然是券商当前引以为豪的当家业务,但发展空间有限,要想把业务做大,就必须大力开发并购重组顾问等非承销业务,向量体裁衣的金融零售商转变。
光大证券提供的宣传材料说,“企业并购部是光大证券创新业务的旗舰部门,集中了大批财务、法律、税务、投资银行等专家。”企业并购部同时也是光大证券为黑龙江省政府提供财务顾问服务的主力队伍。在前期接触中,高建明的财技深得胡祥鼎的赞赏。
光大证券初显财技
胡祥鼎在谈到为什么选中光大证券时举过一个例子。
黑龙江省原来一家国有上市公司在“壳”资源转让时,由于政府当时视野狭窄,受让给了本省另一家国有企业。实际上,受让方并不需要“壳”资源,也不愿意为得到这个“壳”资源而支付任何代价。结果是黑龙江省为企业背上5个亿的债务窟窿,而且因为受让方没有后续资金投入,企业在转让后又重新陷入严重困境。胡祥鼎说,“省政府非常犯愁,该企业的改制工作因此也很难推进。我们不久前请光大证券的财务专家来帮助运筹。”
高建明介入后,利用其手上丰富的客户资源,很快找到了一家急需“壳”资源的民营企业,这家民营企业愿意向黑龙江省政府支付几个亿买下宝贵的“壳”。这样,政府得到这几个亿后就可以用于卸掉债务包袱,支付职工身份置换的费用。胡祥鼎高兴地表示:“通过资产置换、资本运作,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不用政府支付改革成本的方案。”
但对高建明业务能力的考验还仅仅只是开始。按照黑龙江省总体部署,这一轮改革被赋予新的内涵,改革对象由原来的国有中小企业发展为现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胡祥鼎说,目前黑龙江省419户国有和国有控股的工业企业都要进行产权制度改革,30户左右在全国同行业中领先的优势企业要做大做强,与世界500强企业攀高结贵;170户左右经营一般的企业要发展为混和所有制企业,明晰产权;另外200来户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要完全退出国有体制,让其它所有者进来,把有效资产重组搞活,变成其它所有制。
作为黑龙江省政府的财务顾问,以“量体裁衣”的金融零售商定位的高建明和他领导的光大证券企业并购部必须为每一家参与重组的企业针对性设计改制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黑龙江省政府的利益,同时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为黑龙江参与重组的国有企业找到出价最高、最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据悉,为不断增长的业务市场备战,光大证券已决定调遣国防业务部和研究所共同参与,随时北上支援企业并购部。国际业务部与注册在香港的光大金融控股相互协作,为黑龙江改制重组的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海外上市,寻找国际买家的业务,同时在国际国内两个平台上搭台唱戏,而研究所将为保证重大项目顺利完成提供理论研究和业务创新的支持。
市场观察人士分析,地方国有资产的出售和重组将对信贷资金和现金流产生巨大需求,光大证券能够得到黑龙江省政府的青睐受聘为财务顾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看中了光大证券融资的优势,因为在光大金融集团旗下,还有光大银行,地方政府急迫地需要引进的资金、变卖的资产能够及时到位,国内像光大集团这样集证券、银行、保险等各种经营牌照于一身的全能金融集团毕竟只有少数几家。这种见解不应为虚,记者见到光大证券总裁解植春在10月17日上午10点多钟参加完财务顾问合同的签约仪式后便匆匆告辞,前去拜会在黑龙江的光大银行分支机构主要领导。
MBO有特定局限性
但硬币总有另一面。与政府轰轰烈烈大张旗鼓推动不相称的是,黑龙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遇到来自企业经营者的很大阻力。
胡祥鼎不久前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痛陈,“为什么黑龙江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严重滞后?就是企业的经营者只要企业还活得下去,他就不想改革,因为他有很多利益在其中。当然,也有一批企业混不下去,也要求改,但他自己去民营,去招商引资,其目的是谁给他个人的条件好,他就和谁合资。”
正因为如此,改革的阻力很大,胡祥鼎称这是一场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比如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经营者提出以承担债务的方式个人受让国有资产,胡祥鼎对这类企业经营者的战略投资能力表示怀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启动改造需要巨额流动资金,仅仅以承债而没有投资实力和融资能力,就很难搞得好,所以政府理所当然不同意。”
经营者出资购买自己为之服务的企业也被称为管理层收购,即MBO。西方的MBO是一种股权激励的形式,管理层通过受让企业所有权后承担更大的责任和风险,但西方的MBO发生在私营企业之间,而我国当前实施的MBO变成了国有资产退出的一条途径。在光大证券与黑龙江省政府签订的合同中就有一项服务内容是“为黑龙江政府进行MBO的企业设计合理的操作方案”。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自然是希望MBO,理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合一,责任与风险对称,从而真正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所以最近两年在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大背景下,MBO浪潮一度风起云涌。那么,在黑龙江这一轮419户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中MBO的前景又如何呢?
“新一轮改革国有股权的出售要通过市场化公开竞拍,使国有资产的价值能够得到正确的体现,一般不允许没有战略投资能力的企业经营者以承债方式收购企业。”胡祥鼎表示。
黑龙江省经贸委副主任盖鲁林回答的更明确,“MBO有它特定的局限性,往往适用于规模相对较小、需要人力整合发挥管理团队作用的企业,对于一个大企业,既要提高技术水平,又要开拓市场,还要进行技术装备改造,企业管理层的融资能力就受到十分大的限制,我们一般不主张国有大企业搞MBO。”
不难看出,MBO这种形式在黑龙江大中型国有企业国有股权退出中很可能只占很小的比例。这是因为,首先MBO确立的转让交易价格是企业管理层与政府之间一对一谈判的结果,但黑龙江政府并不乐意接受这种一对一的谈判,而是希望通过“市场化的公开竞拍”,将国有资产卖出最好的价钱。其次省政府领导更看重于引进战略投资者,能够给原有的企业带来技术、资金、市场和管理经验等资源,从而使黑龙江原来的企业由死变活、由弱变强、由强变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黑龙江具有东部沿海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当今世界国际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以跨国并购为特点的投资热潮方兴未艾,黑龙江原来在全国具有优势的一大批国有企业都有机会与跨国公司合作。”胡祥鼎认为,关键在于转换机制,不然的话,再多的钱投到机制没变的国有企业还是打水漂。“把钱花在国有企业改制上,生成一种造血机制,日后能有机循环,自我成长。”
而如何操刀形成造血机制,则已经落到光大证券手上。更为重要的是,黑龙江省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组和产业整合的大幕由此被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