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亳州工业经济冲出低谷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2-04 13:59:01 阅读:

   日前记者从亳州市经贸委获悉,该市于2000年6月成立地级市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两优一快”统揽经济工作全局。面对困难,以改革求突破,以调整求发展,靠投入增后劲。经过3年多的努力,使全市经济走出了连续29个月“两位数负增长”的被动局面,整个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今年11月底,全市不变价工业产值、现价工业产值、销售产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232981万元、325334万元、315198万元和110028万元,累计增速为12.4%、14.3%、13.0%和11.1%。

  “两优一快”,明确工作重点,为全市经济发展确立新思路。亳州市委、市政府在经济工作中逐步探索并形成了以优化经济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为内容的“两优一快”经济工作总思路。明确提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心:以推进工业化为核心、全力打造后发快进的基础和优势。

  “抓大做强”,加快产权制度改革,让国有大中型企业焕发新生机。按照《公司法》要求,亳州市大力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加快了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步伐。按照国家“大重组、大支持,小重组、小支持,不重组、不支持”的原则,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大企业重组联合。同时,积极探索国有股减持方式,加快存续企业的改组改革。截至目前,亳州市4户大型企业中,有3户已经完成了改制,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另外1户企业的改制正在进行之中;中型国有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工厂制企业不再存在。古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已进入资产评估和实施方案制定阶段。通过改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重新焕发生机,有力地促进了亳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放小活小”,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国有、集体、中小企业显现出新活力。亳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特别是近3年来,全市围绕安徽省政府确定的亳州市43户国有工业中小企业改革目标,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国有资本退出和解除全民职工劳动关系为核心内容;以大力推进亳州市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和重组为目标,结合实际、大胆探索,进一步加快推进国有中小企业的资产重组与股权多元化。截至目前,亳州市纳入全省1204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中小企业改制名单的43户企业,已有37户初步完成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占总目标的86%。这些企业中,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的11户,股份合作制的2户,破产的5户,出售的3户,租赁的4户,承包的2户,取消工商登记的3户。蒙城县绒布厂、谯城区黑马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和涡阳县双轮制药厂实现了“两个置换”,总计置换职工身份573人,支付费用509万元。经过近3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国有中小工业企业改革已基本实现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02年底要“大头落地”的工作目标。亳州市在全省1718户没有改制国有、集体规模以上 的中小企业中共占39户,截至11月底,已有12户企业完成了多种形式改革,占总目标的31%。其中,改制为股份及股份合作制的8户,出售的2户,破产的1户,摘帽的1户。4户企业实现了“两个置换”,置换职工身份1800余人。国有集体中小企业的改革,促进了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调整,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带动了一大批职工的就业。目前,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就业人数达2.58万人,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66%。

  加大投入,加快技术进步,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提供新动力。2001、2002年和今年1—11月份分别完成技改投资5.9亿元、6.3亿元和5.3亿元,同比增长19.5%、6.7%和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