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蚌烟:中国烟草改革的前锋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1-25 13:19:30 阅读:
核心提示:烟草行业是特殊行业,一直在我国工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支撑国家财政和解决人员就业有较大贡献,在计划经济时期,几乎每个省都有几个烟厂,重复建设严重,发展了几十年,仅有几个品牌在国内叫得响,而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品牌能与国际著名卷烟品牌相抗衡。

  编者按

  烟草行业是特殊行业,一直在我国工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支撑国家财政和解决人员就业有较大贡献,在计划经济时期,几乎每个省都有几个烟厂,重复建设严重,发展了几十年,仅有几个品牌在国内叫得响,而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品牌能与国际著名卷烟品牌相抗衡。我国加入WTO后,已着手进行烟草行业改革,作为烟草大省的安徽省,首批被国家烟草主管部门列为改革试点省份,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注定要成为安徽各大烟厂的发展烙印。

  安徽蚌埠卷烟厂是安徽省烟草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被列入国家36户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在这生死存亡的变革之时,蚌埠卷烟厂正在利用现有的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对烟草行业的改革契机,调整战略,做实、做强企业,做大、做响品牌。

  品牌造势 实现困中突围

  半个世纪以来,蚌埠卷烟厂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1993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到了攻坚阶段,搞活国有企业成为全国经济活动的重中之重。在计划经济时代贡献较大、计划经济痕迹较深的卷烟制造企业依然行动迟缓,仅有两三个品牌在全国市场上较有影响,所谓的高档卷烟品牌几乎一个没有。

  一直处于安徽烟草企业领头地位的蚌埠卷烟厂,当时虽然有10多种品牌、上百个规格产品,但大都是四五类的低档卷烟,产量大、效益低,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高档卷烟品牌一个没有。同时,由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平均收入水平已显著提高,一部分吸烟人群开始涉足高档卷烟。由于高档烟品种很少,以至于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云、沪两地的高档卷烟在全国范围内成了紧俏商品。正在致力于国企改革的蚌烟人敏锐地捕捉到了我国卷烟市场这一历史性的转折时机,他们顺应市场变化,大胆进行改革,经过数年的潜心钻研,终于在原特供卷烟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能与当时国内少数几个高档卷烟品牌并驾齐驱的新品牌,开始以打造全国著名品牌为核心,引领企业发展。

  在创立品牌的过程中,蚌烟人以过人的胆略,经过精心策划,调动全国媒体,使蚌埠卷烟厂通过品牌塑造,迅速跻身于全国卷烟工业重点企业之列。随后,我国卷烟市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一夜之间冒出了上百种品牌的高档卷烟,有的市场售价每条高达上千元,虽然是步蚌埠卷烟厂的后尘,但谁都不愿放弃高档卷烟这块蛋糕,更不愿意失去将来在全国卷烟企业调整过程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的生存机会。很明显,谁能挤进我国高档卷烟品牌之列并能站稳脚跟,在整合过程中谁的发言权就最大。

  握紧拳头 进行全面整合

  1993年到1999年,是我国卷烟制造企业的造牌过程,一个厂家一年之内开发十几个品牌、几十个品种和规格也属于正常之事,但各自为政、互相削弱的现象相当严重,从全国卷烟工业的全局来讲,带来的仅仅是短暂和虚假的繁荣,对于烟草业长远发展来说则弊多利少。如何解决散、乱、差,地区封锁、条块分割,品牌国内强、国外弱,一些生产企业管理粗放、机制陈旧、包袱沉重等现象,这些都成为我国烟草工业调整、改革和全面整合的关键所在。

  自2000年开始,安徽省烟草专卖局在国家局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创新为魂,不断调整思路,适应发展,建立开放式结构和机制,学习利用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加快发展。特别是在改革上已走出了坚实的一步,3年多以来,对全省烟草业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将全省8家卷烟厂削减至5家,对所有的主要负责人都进行了重新调配,地市级以下实行工业和商业分设,最大限度地对全省烟草业的资产、人才、技术进行整合,为下一步进行更高层次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蚌埠卷烟厂紧贴时代脉搏,在加强品牌建设的前提下,首先从内部改革入手,强化管理,改变“家大、业大、手更大”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的问题,蚌埠卷烟厂在这次改革中,剥离辅业、强壮主业,从厂级干部入手,将中层以上干部减少了26%,机构缩小了25%,将两班制改为三班制,每条生产线由原来的8人降至5人,并且通过“十五”技术改造,使原来人均生产率480箱上升到700箱,消化了几亿元的不良资产,在原有的管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精化、细化、实化,逐步走向规范、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之路。继去年底大幅度减员增效和组织结构调整后,今年继续对原有组织结构实行优化组合,在 主业主体内部形成“三中心”(即营销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的组织结构,进一步简化管理层次,有效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为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蚌埠卷烟厂多次对绩效评估方案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制定了部门及个人的评估方案及评估标准,采取自评及互评的方式,对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分月度、季度进行考核,对全厂无直接量化任务的在岗职工进行全方位评估和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蚌埠卷烟厂按照构建“研究型班子、思考型干部、知识型员工”的总体要求,通过打造学习型组织,全面提高企业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对职工进行“分层次、梯次化、滚动式”的培训,既考虑素质培训的通用性,又考虑技能培训的适用性。为不断提高全厂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有效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的管理水平,蚌埠卷烟厂收集了30余部与烟草经营有关的法律、法规,编印成册,组织相关管理人员学习,全方位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和自身素质。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培训,企业内部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人人有提高的良好氛围,企业和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蚌埠卷烟厂结合省公司电子商务运作和资金管理中心的各种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和财务分析制度,充分发挥成本预算管理、成本核算管理、成本分析等制度的工作职能,完善和实行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和成本费用管理制度。以管理创新的精神,探索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向管理要效益的思想取得了实际成效,2003年1—10月份,蚌埠卷烟厂资产负债率进一步下降,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大大加快,销售成本费用率为41.42%,下降了5.0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15.72%,上升了5.03个百分点,企业 所有者权益上升了22.31%。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

  提升入世后的竞争力,合力打造国烟品牌,已经是我国烟草行业必须选择的道路。今年年初,国家烟草专卖局酝酿已久的改革方案开始在安徽、广东和浙江等省进行试点,实行工商分设,决心从体制上消除地区封锁、各自为政的格局,使品牌真正“流通”起来。蚌埠卷烟厂紧紧抓住这一改革发展的契机,决心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把握住今后的发展方向。

  为进一步提高品牌竞争力,蚌埠卷烟厂以《安徽省卷烟品牌整合方案》为指导,积极调整营销战略部署,不断强化品牌培育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品牌发展规划,品牌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现了对主导品牌的合理聚焦,有效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蚌埠卷烟厂厂长卢安宁在卷烟行业已工作了20多年,对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的演变和发展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卷烟工业企业的改革理解较为透彻。他认为将来卷烟市场的竞争主要是品牌竞争,我国烟草行业的改革都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他对品牌的理解是:品牌,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经营者智慧的体现,并被广大消费者认可和接受的名优产品,一个企业要想拥有品牌,就要努力培育名优产品,“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老皇历已行不通了,如果不主动展示自己,最终拥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就无从与消费者建立认知、信赖和情感,最终将会被市场淘汰。

  我国烟草行业是否能迅速铸造自己的国际品牌,是关系到卷烟企业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目前我国123家烟厂生产的654个牌号的1828个规格的卷烟,除少数能够基本覆盖全国市场外,大部分仍属于区域性产品,依赖本地倾斜性政策在短期内得到了扩张,但缺乏竞争力。

  据统计,2001年,36个名优卷烟产量720.47万箱,占总量的比重为21.19%。利税占工业利税总额的67%。目前这36个品牌市场供不应求,而大部分卷烟品牌的市场信誉低、效益差、亏损严重。2001年,全国亏损牌号(规格)1150个,产量769.46万箱,占总量比重的22.69%,亏损总额16.8亿元。若将这些亏损牌号的生产企业关停,将其生产计划调给生产36个名优卷烟的重点企业,预计增加利税300亿元左右,同时扩大了名优品牌的规模、增加了市场份额。我国卷烟产量占世界卷烟总量的30%,但占国际市场份额的比重很小。2001年,全国共出口卷烟26.11万箱,仅占同期生产总量的0.77%,占除中国以外世界卷烟市场份额的0.4%,与各大跨国烟草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形成鲜明反差。目前,PM、BAT、JT三大公司生产的卷烟占全球的份额已分别达到17%、15%和8.2%。相比之下,我国卷烟产品无论是品牌规模、品牌价值,还是创利能力都严重缺乏比较优势。面对竞争国际化的基本现实,我们必须在稳定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加速拓展国际市场。

  国内的实际和国际形势迫切要求我国烟草行业进行一次以建设品牌为核心,以调整结构、转换机制、深化改革为基础的广泛而深远的整合。对此,蚌埠卷烟厂已着手围绕品牌建设加强各方面工作。

  为实现对品牌的科学定位、促进品牌的有效传播,蚌埠卷烟厂正式启动了与奥美商务咨询公司关于其品牌定位和规划的合作,制定了全新的形象宣传策略,全方位地对企业和品牌进行定位和规划。加大了质量的控制力度,不断加强以教育为先导、以管理为手段、以标准为准绳、以制度为依据的基础管理,狠抓源头,杜绝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同时积极加强生产过程控制,紧紧围绕产品的“工艺、质量”,建立、完善保障管理网络体系,确保在制品的质量。在具体操作中,以技术创新为抓手,以设备为保证,以操作工自检、跟班检查员专检和车间质管员巡检组成的三级检测网为监督,达到提高产品工艺和质量的目的。

  建设品牌 科技先行

  今年以来,蚌埠卷烟厂以做强、做大品牌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确定了“外源糖对卷烟糖/碱的调控”等六个科技创新项目,并积极组织实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为加快“十五”技改进度,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蚌埠卷烟厂“十五”技改工程自开工以来,本着“高起点、高水平、高速度、高效益”的原则,以提高技术含量为重要目标,以加快速度、保证质量、确保安全为中心,努力排除“非典”等客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只争朝夕、认真负责地积极组织实施。截至目前,新厂房的排水管道系统、卷接包工段制冷管道和高压电缆的改道工作已全部完成。联合工房及生产、生活辅房土建基础工程已全面完工,同时,主厂房大部分柱梁浇注、砂石垫层施工也宣告结束,安装单位还配合土建进度完成了电气线路的施工和预留预埋工作。截至10月31日,共完成土建工程的80%。预计明年元月底完成联合工房的土建工程。

  在实施技改的同时,蚌埠卷烟厂还继续完善现有的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和信息系统,加强应用系统的建设,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和工作效率的提高:一是结合规范管理和业务流程重组,加强MIS系统建设,目前,各应用子系统均已完成开发和测试,全面投入运行。二是安装了用友进销存系统(含成品、配件等),并实现了与金税系统连接。三是购置了朗新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对企业人员档案、劳动合同和工资福利保障等实施系统管理。为企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

  蚌烟人正在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力争在全国卷烟企业和品牌的整合过程中,最终靠自身的努力争取主动权,锻造一个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著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