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数码IT>> 正文

随“机”应变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1-25 13:16:40 阅读:
核心提示:  对于生产手机的中国厂商来说,能否在技术上与洋品牌抗衡应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对于生产手机的中国厂商来说,能否在技术上与洋品牌抗衡应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003年11月12日,当踌躇满志的彭新淼再一次踏上北京土地时,一年前他的“迪比特要做国内第一”的豪言经过业内的哗然与观望也在此时尘埃落地。然而,就在两年前,迪比特在业内还是默默无闻。而这两年又是国产手机市场异彩纷呈、众多手机厂商都使尽浑身解数来做市场的时候。那么,迪比特何以成就神话般的现实呢?

  领跑时尚科技

  彭新淼此次是从台湾专程来参加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中国国际通信展的。令他十分自豪的是他带来了34款彩屏新机。在“拍出真精彩”的主题展示中,他们又率先展出了9款带摄像头的手机,其中M7手机更是以长达15分钟的摄像功能引来众人的目光。作为国产手机厂商,迪比特如此强大的技术实力让有些参观者误以为是国外厂商。于是,就此话题彭新淼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说:对技术脉络有效、准确的把握应该说是迪比特最大的竞争优势。这涉及难度较大的中间软件层设计技术及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等技术。而这方面的薄弱应该说是国产手机厂商的先天缺陷。而迪比特借助于多年为摩托罗拉等企业贴牌生产手机的经验,已经建立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与巨人同步的文化理念,这使它有了“异类”的感觉。

  就研发实力一题,彭新淼强调,迪比特母公司——台湾大霸在我国的台湾、上海和英国伦敦有3个研发中心,仅上海中心就有1000名研发工程师,这是最重要的资源。行家都知道,国产手机的技术应用一般都比国外厂商落后6个月左右,而迪比特却没有这个差距。目前,与迪比特合作进行第3代手机研发的公司就有普天、大唐、诺基亚、LG。这意味着在世界手机的产业链中,迪比特在技术上已经与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处于同一条水平线上。

  抓住契机

  说到企业发展模式,迪比特一直有个与众不同的核心理念,那就是“先市场,再产品”。就在2001年迪比特以“新人”姿态步入国内手机市场的时候,诺基亚已经是国际通讯行业的“巨无霸”了。而为它做了十多年贴牌业务的迪比特则“如梦方醒”——“机会不能失去第二次”。

  事实上也如此。迪比特从OEM开始,发展之路始终围绕“做产品”而展开。从1993年至今,二线市场的精耕细作带来的是品牌良好的知名度。这个时候再乘胜追击,迪比特可谓找到了最佳时机。

  在此次展出期间,彭新淼一直热情地向记者推荐他们的M7新品。由于著名女歌星郑秀文做代言人的广告片不停地播放,迪比特展台前始终聚集着大批时尚人士。总想争第一的迪比特以往推出的手机大多在中、低端产品上,此时推出高端产品着实让人一惊。对此,彭新淼解释说:有的厂商在价格上打游戏,定价较高,然后再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价,我们则反其道而行之,中、低端产品一入市场,价格就直接到位,该给代销商的利益也一次到位,这是对消费者、代销商最大的尊重。而被称为“迪比特国际”的高端产品系列则是为社会精英及时尚人士精心打造的。为了迎合成功人士的口味,我们自然要走贵族化道路。我们观察到,2003年的“黑白屏年”虽然还没有完全成为过去,但“彩屏年”已成为定势。在这一年中,我们跟上了时代的步伐,所以想继续在2004年的“摄像头年”做个领头羊。

  彭新淼在结束采访时一再强调:迪比特不追求昙花一现式的市场占有率,务实让企业的目光必须放得更远。因为迪比特不仅要做国内手机产业第一,还要打入美国市场,2006年要和诺基亚在美国市场争夺另外一个第一。这样的目标需要整体表现。所以公司已决定在上海投巨资建立科技园区。

  但愿“迪比特永争第一”的豪言不会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