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前9个月青海省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省GDP增长11.9%。其中,工业的贡献率达66.7%,拉动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对青海省经济增长的动力增强,工业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明显提高。10月27日,记者就工业发展情况及今后的走势走访了青海省经贸委主任骆玉林。
记者:从当前青海省经济发展情况看,工业发展形势非常好,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拉动作用,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骆玉林:是的,应该说工业在青海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很大提高,不仅今年如此,而且近几年来工业的发展势头也非常好,可以说是一年一个台阶,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2000年工业增加值增长了10.5%,2001年增长11.2%,2002年增长15.1%,呈现出逐年加快的发展势头。对于当前的工业经济运行形势,我想可以归纳为三句话:一句话是实现了“两个快速增长”,1—9月全省完成工业增加值89.4亿元,同比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7.3亿元,增长17.6%。第二句话是“两个明显提高”,也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两个主要指标都创历史最好水平,一个是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到了104%,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上个世纪90年代最低时的40%左右提高一倍还要多;再一个是实现利润达到10.4亿元,同比提高2.5倍,青海省2000年实现脱困目标,当年实现利润是1.3亿元,现在通过几年的努力利润提高近10倍。第三句话是“两个协调发展”,也就是与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紧密相关的两大生产要素电力、运输协调发展,今年1—9月青海省用电量增长了17.8%,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长6.4%。虽然,今年我们遇到了电力供应紧张等一些问题,但通过协调和电力部门的努力,基本满足了工业发展的要求。
记者:从刚才的这些数据,可以充分反映出当前青海省工业发展的形势比较好。能不能谈一谈工业发展速度加快、运行质量提高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骆玉林:从大的方面讲,工业有这样好的发展形势主要得益于:一个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我们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再一个是这几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工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还有就是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从具体工作来讲,我想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
一是结构调整。从2000年开始,青海省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解决了工业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二是项目建设。这几年,我们一直坚持一手抓调整,一手抓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聚集各种资源要素、推动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按照青海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十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重点抓了114个工业项目的建设。其中,第一批64个项目已有8个竣工投产,发挥效益;37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第二批50个项目也有7个开工。这些项目的建设对工业发展乃至青海省经济发展意义都很大,它可以使我们的工业总量翻一番还要多。
三是招商引资。从2000年开始,我们已经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青洽会”,搭建了一个招商引资的平台,成效非常明显。2000年引进省外资金到位45亿元,2001年和2002年引进资金到位都达到了50亿元,今年“青洽会”更是成果累累,签约引资总额接近前三届的总和。通过这样一个举措,既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又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的空间。
四是工业园区的建设。虽然青海省的工业园区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区、生物产业园、格尔木开发区四个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并且建成了一批项目,既有一些高科技项目,也有一批能够体现青海省特色的资源开发项目。
记者:今年只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请对全年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一下预测。
骆玉林:当前,青海省工业发展形势非常好,全年保持这样一个发展态势应该没有问题。虽然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如电的问题、运输的问题以及“非典”后的一些不利影响等等,但我们预测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在16%以上,实现利润可以在10亿元的基础上再提高一块,技术改造投资可以完成35亿元,引进资金到位55亿元以上。
记者: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做出决定,如何落实好会议精神,是青海省经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请简要谈谈有何打算。
骆玉林: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为我们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目标。作为主管企业工作的经贸委来讲,贯彻会议精神,当前主要是抓好三件事:一是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大力推进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二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三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经贸工作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