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墙面出现空鼓、整个墙面裂缝、房屋大面积漏水……随着“精装修”VS“毛坯房”讨论结束以后,精装修房在交房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流”。
“精装修”成为业主心中永远的“痛”
两年前,当业内业外进行“精装修”VS“毛坯房”大讨论的时候,北京房地产市场140多个新盘中,“精装修”只占18%左右,而如今虽然政府部门对于精装房并没有提出硬性的规定,仅仅是提倡而已,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激烈、购房者的成熟,迫使开发商不得不将“精装修”作为自己的新卖点之一。于是当前的北京房地产市场上,除了别墅产品以外,几乎所有中高档项目都在打“精装修”牌。
然而事情并不像开发商和购房者预想的那样美好,实际买卖双方对“精装修”的认知程度和期望值相差甚远。此前一些专家担心的诸如装修质量、个性体现、标准把握等问题几乎全部暴露了出来。事实上目前市场的发展和规范程度还不能够完全支撑“精装修”市场,一些开发商做的所谓“精装修”不过是概念炒作。原北京市家装协会装修质量投诉部负责人金铮认为,精装修房并不是毛坯房加工的概念,目前“精装修”中最大的弊病是缺乏明确和统一的认定标准,这在相当程度上为开发商利用“精装修”概念来迷惑消费者提供了可能。
“精装修”要求100%责任心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仅仅今年上半年有关精装修的投诉就达到了16000多件,占投诉总量的5%以上。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精装修仍然是一个专业化程度相当高的领域,所以“信息不对称”为精装修的买家和潜在买家带来的困惑和烦恼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随着精装修的普及而变得多起来。
北京富力总经理吕劲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将住宅装修纳入商品住宅销售的范畴,让所有的商品房在装修到位的统一轨道上竞争是房地产行业的一个进步。对于目前一些项目出现的装修质量问题,吕劲认为那是一些开发商的责任心不够。明年3月,北京富力城一期也即将面临交房的考验。他表示,富力虽然在北京还未交过房,但在南方积累了大量的交房经验。近段时间,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密切关注京城各个项目在交房时所暴露出的问题,特别是工程部门不断地根据市场反映的纠纷问题,以此来完善施工方案。就拿富力城A5号楼电梯“门套事件”来说,其实只是颜色和产地与样板间不一致,他们就果断地全部砸掉重装,解决了这个问题,和海尔砸冰箱、万科砸广场一样,都是为了品牌。
“交房”考验开发商的应急能力
正如“非典”考验一个城市的应急能力一样,“交房”也同样在考验着开发商的应变能力。从目前出现的一些装修纠纷来看,开始业主并没有想到要去消费者协会投诉、去媒体曝光、去法院起诉等“极端”的做法,他们一般都是先和开发商进行无数次的协商、谈判,得不到对方的重视和尊重,或者长时间不能解决问题才走上与开发商对立面的立场。实际上许多业主对房屋出现的小问题都能理解,因为房屋毕竟不像汽车、电器那样是在车间进行标准件组装起来的。
吕劲认为,作为一家负责任的房地产企业,不仅要认真将房屋盖好,更重要的是还要将服务做好,这需要企业内部设立一个监督、应变机制。此次富力城的“门套”事件就是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工程监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像这些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问题,一般人是很难发现的,但由于富力内部的机制比较完善,及时发现了这样的事情,公司高层也迅速做出反应,没有对工程的进度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的监督机制能发现问题,应变机制能及时解决问题,这是考验一个开发商实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