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五条战线阻断反弹可能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1-21 22:51:38 阅读:
核心提示:  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司法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六部门联合开展的“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 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于9月24日在京召开专项行动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清理整顿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通报了最新查处的湖南株洲化工集团等10家企业违法排污案。

  由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发改委、监察部、司法部、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六部门联合开展的“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 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于9月24日在京召开专项行动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清理整顿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通报了最新查处的湖南株洲化工集团等10家企业违法排污案。

  当前环境形势十分严峻,据悉,六部委联合派出督察组,重点整治土法炼铅、炼砷、炼锌、制革、电镀、化工、废旧五金电器加工企业群的污染,并协助地方政府查找反弹原因。各地对清理出的不法排污企业,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截止到9月10日,全国已出动执法人员36万人次,检查企业15万家,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2万家,其中应关闭、停产、依法取缔的企业6849家。国家环保总局一共曝光了26件重大环境违法案,受到群众的高度称赞。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当前清理整顿的任务相当繁重,一是遏制反弹的形势十分严重,一些企业置环保法律法规于不顾,顶风作案;一些新建项目仍拒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甚至直接干扰、阻挠清理整顿行动;三是一些地方和行业重复建设和布局抬头,部分已经关闭的小企业死灰复燃;四是环境执法能力薄弱,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难以实行有效监管。由于罚款最高不过10万元,因而出现一些屡查屡犯的“无赖企业”。

  鉴于上述环境形势,深入整改、防止反弹的任务还极其繁重。就此,潘岳提出从五条战线同时推进。

  一是重点查处“老大难”违法排污企业,对已列入应取缔关停名单的6849家企业,实行挂牌督办,分类处理,明确完成时间和责任人,确保逐一取缔关停到位,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反弹和设备转移。对清理整顿工作不力的要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责任。对各地清理情况要再组织环境执法人员与新闻记者进行一次“回头看”,特别是对至今尚未公开查处的典型违法案件的地区加强督促检查,不留死角。

  二是加强联合执法,对不法排污企业形成有效威慑。按照有关规定,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发改委、建设部、工商总局、国土管理等部门将企业遵守有关环境法律的情况作为审批、登记、规划、用地、设计、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关闭污染企业的联合执法制度,对于关闭的污染企业,有关部门依法收回生产许可证并吊销营业执照,银行(信用社)要停止发放贷款,电力企业要停止供电,环保部门要吊销其排污许可证,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要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处理。对于环境犯罪行为,要及时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三是逐步建立防治污染的长效管理机制。要结合贯彻环境影响评价法,加强对新建项目和有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从规划和项目建设的源头控制环境污染。要严格实行总量控制制度,加快推行排污许可证,做到依法持证排污,所有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必须稳定控制在排放标准和总量指标之内,努力实现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要积极探索将环境绩效纳入干部政绩的考核体系,从机制上解决只顾经济、不顾环保的问题。要抓紧研究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弥补现行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并逐步把绿色经济核算最终纳入国家的统计体系。

  四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行新型工业化。要促使各地积极实践循环经济,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出台相应政策,促进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工业区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园;要积极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努力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五是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鼓励新闻媒体报道环境违法企业、揭露违法行为、宣传环境保护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要加大环境信息的透明度,让人民群众了解周围的环境状况。要创造便利条件,鼓励公众举报、监督不法排污企业,维护环境权益,引导公众自觉保护环境。

  国家发改委的有关负责同志指出,企业应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淘汰落后的和有污染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发改委要出台一些办法,让守法企业得到好处,而让违规企业受到惩罚。并在筹划企业排污公示制度,便于公众监督。

  监察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对于一些地方干部保护落后生产力的做法,除对其进行教育外,年内还将出台条例,政府工作人员对环境违法不作为、甚至由于腐败而袒护的将受到追究和严厉查处。

  据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现行的《刑法》中已有破坏资源环境罪,环境违法也要严惩,但最关键的是建立一个长效的环境执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