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全国银行业贷款额的迅猛增长已经引起央行和银监会对不良资产增加的高度警觉,而相关业界一再暴露的与不良贷款相关的案件,更是促发有关监管部门对银行业、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针对性、大规模彻查的决心。金融领域监管问题及不良贷款归路问题再一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今年上半年,银监会已部署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相关业务进行了自查。目前,银监会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现场检查已全面展开。据悉,此次检查范围广泛,涉及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总行及其所有分支机构,检查内容涵盖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包括贷款五级分类、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同时,还特别对上半年贷款增长偏快的有关情况进行检查,包括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投向变化、潜在风险及风险控制情况。外界普遍认为后者才是此次检查的重点。
据央行此前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今年8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并表的余额同比增长上升到了23.9%,创下7年来的新高。专家分析,今年上半年贷款偏快集中在房贷和车贷业务,其中主要原因是资金流到了房地产业,此外,票据业务、个人实盘外汇买卖等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也增长迅猛,逐渐显露出一些风险,这些市场热点将可能成为新的监管焦点。但一位基层的国有银行人士认为,与相对分散的个人房贷、车贷等项目相比,动辄上亿、上千万元巨额的集中贷款更多的是银企之间的大单。从基层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贷款企业资产负债率高、拖欠严重。过度宽松的贷款审批程序和缺少完善规范的监督制约机制,带来了更大的、潜在的信贷风险。
毋庸置疑,在由来已久的关注金融信贷改革的背景下,此次检查是完善信贷体制的一次契机。
银监会此间向媒体公开对四大商行彻查目的:促进四家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督促四家银行建立和完善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偿还意愿、信用记录为主的一套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督促四家银行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完整地披露经营信息,增强市场约束和社会监督。银监会人士对此有更直截了当的表示:此次“大会检”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对四大国有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摸底,尽可能细致地掌握情况;二是对人民银行原来制定的风险防范、降低不良贷款率等各方面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行动意味着一种较为深思熟虑的治理思路的实践,在平和中蕴涵着把捏银行贷款暴增的“病脉”,从而吹散迷雾,找出结论并进行源流治理、根本疏通的深刻决心。检查的过程及效果意义重大,将直接确立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运行规则,并由此间接影响经济走向。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目前银监会已专门成立了检查领导小组,并设立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标准掌握和日常工作。各地银监会筹备组人员正组成庞大的检查队伍,奔赴各自管辖的四大国有银行分行以及营业部进行检查。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在各直辖市、省会城市的所有营业部都将接受直接检查,地市级营业部接受抽查。据一位银行人士透露,此次检查的程度之深、要求之细可谓空前,贷款要一笔笔查,规定的项目一个都不能漏。他表示,他们会积极配合人民银行或者银监会的检查。
编 后
我国企业近80%的融资来自于银行,可以说,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关乎市场公平竞争、企业可持续发展、经济层次递进的核心问题之一。银行及监管部门从贷款总量变化中迅速反应,对其所带来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求证,并果断做出行动决策,这是令人兴奋的事情,是我国银行业进一步适应未来市场开放的必要准备。
应当说商业银行贷款从由政府说了算到按市场需求决策是一个进步,但这种进步离真正的市场化要求还相去甚远,没有良好的风险评估体系、高透明度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问责制的监督,就很可能偏离方向。这次银监会对国有商行的大检查意义深远,对我国整个银行体系步入良好发展轨道起到了恰到其时的鞭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