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学院资讯: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在“建设现代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加强学科建设,成绩斐然,请问贵学院的办学优势及办学特色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的?
兰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反复研究与探讨,将把“向社会提供适应环境变化的经营管理人才”确定为我院的办学宗旨。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商学院的优势,在进行较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围绕首都服务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完善以经营管理学科为核心,专业、学科间相互渗透支撑,具有显著特色的商学学科体系。在对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7个本科专业进行了定位,如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一般工商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侧重零售业营销和分产业营销;管理科学专业侧重一般管理和工业企业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侧重供应链管理和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等。同时,根据产业需求的变化,我们还适时地调整和增设专业方向,如根据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今年将增设汽车营销专业。为增强我国玩具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们与欧洲最大的玩具研究中心共同建设玩具营销专业。随着我国产业特征的变化,我院在教育对象的“大规模定制化”方面也在进行认真的探讨,在一定的条件下实行对企业的“定单化”培养人才。事实上,在我院举办的硕士研究生在职学位班中,已经进行过有益的尝试,效果良好。
商学院资讯:学科建设要满足市场需求,学院建院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型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兰苓:我院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努力开拓外国留学生教育。在基本思路既定的前提下,我院确定了明确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和学生培养的规格,首先是应用型,在掌握了宽、厚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强化学生“实”的训练,即通常讲的“上手快”,使毕业生能够尽快在企业中胜任工作,独当一面,用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和方式建设企业和组织;第二是复合型,包含多层含义,主要有宽广的知识面、不同学科的交融等,为学生的创新和发展作厚实的铺垫;第三是国际型或市场型,是指毕业生有能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一展身手,培养在全球竞争中的决胜人才,而不是只会奢谈理论概念的无竞争能力的书生。为此,在学生高年级时,我们通过与国外院校交换等方式,送出一些品学兼优者到国外学校学习1—2个学期。这种思路主要是依据多年的培养经验,长期以来,各界对我院毕业生的反映和评价可以概括出以上三个方面,而这一点也恰恰有利于发挥我院长期形成的办学优势。
商学院资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学院在师资、教材及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兰苓:目前我院拥有一支生机勃勃、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有一套相对成熟且在不断调整的学生专业培养方案,有几本在国内领先的专业教材,有多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全部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有设施先进的经济管理实验室,这些是我们办学的基础条件。更重要的是,我院的领导层和全体教师树立了先进的市场观念,具有竞争意识,这是我们达到目标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一点,就无从谈到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将进一步整合学院资源,做到扬长避短,适当为商学院定位,突出专业特色,与国内外有实力的“航空母舰”式的大学错位竞争,不断通过“制造差异”来营造自身的优势。
商学院资讯:当前工商管理学科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不仅学院与学院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而且受教育者本身对学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这样的困难和压力,贵校今后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兰苓:我们的考虑是:不是商学院有能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专门人才。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我们的主要措施有:第一,抓教师队伍质量的提高。除积极引进人才外,派大量的教师出国访问进修;第二,制定一个与发达国家的院校相比较不落后的培养方案;第三,不断改革课堂教学质量;第四,充实和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等。
谈到学院面临的困难,近几年困扰我们的最大困难是学生报考的踊跃和城区中校舍扩展的限制之间的矛盾,校园很显窘迫。不过,这一问题将在今年年内随着我校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得到解决。到那时,老校区庭院式的风姿进一步展现,同时,一个崭新的、具有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先进生活设施的教学园区会令大家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