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走向阳光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1-14 21:20:07 阅读:
核心提示:  许多民营企业家感慨今年是个“是非年”。富豪一词曾经令他们风光无限,而如今却惟恐沾上它的“败兴味”。企业家队伍稍有一人闪失了,“原罪”之说就像泡沫一样越搅越多。就在许多“阳光富豪”们试图以宣言的方式让社会各界看到他们诗歌一样清纯的心灵时,“不争气的富豪们”有点像下饺子似的掉进了热锅里。有被杀与自杀的;有海外逃亡的;有被企业称“忽然联系不上的”;更有曾是旗帜、榜样而终于被判死刑的。这样的“千疮百孔”局面着实令人心里发堵

  许多民营企业家感慨今年是个“是非年”。富豪一词曾经令他们风光无限,而如今却惟恐沾上它的“败兴味”。企业家队伍稍有一人闪失了,“原罪”之说就像泡沫一样越搅越多。就在许多“阳光富豪”们试图以宣言的方式让社会各界看到他们诗歌一样清纯的心灵时,“不争气的富豪们”有点像下饺子似的掉进了热锅里。有被杀与自杀的;有海外逃亡的;有被企业称“忽然联系不上的”;更有曾是旗帜、榜样而终于被判死刑的。这样的“千疮百孔”局面着实令人心里发堵。

  做企业领导者的都知道在目前的转型期当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很难,要蹚很多混浊不清的河;要走很多摇晃不定的桥;要关注天上的风云雷电;还要看着身后有没有狼群出没。不仅要熟谙经济领域的技巧与规则,还必须要成为半个政治家、外交家。所以有人说,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富豪目前不缺钱而是缺哲学思想。

  不久前,媒体最为关注的河北省富翁——河北大午集团董事长孙大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终于尘埃落定。“判三缓四”的孙大午给法律界、金融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多少可研究的话题这里且不谈,仅就孙大午的“哲学思想”说几句。

  没出这个大案之前,中国优秀企业家队伍里并没有出现几次孙大午的形象。即便是河北省首富他也似乎不沾现代企业家的边。这个视“孔子之道”为神明的农民企业家不讲吃、不讲穿,至今仍让父母收破烂补贴家用。正是由于对现今社会许多问题有自己“独道”的思考,这个“苦行僧”式的企业家在去年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等讲坛上放出了许多学者们轻易都不愿扔出的重磅炸弹——关于农民的若干问题、关于农村经济的若干问题、关于民企贷款难的若干问题以及对问题的思考。

  学子们给的自然是如潮的掌声,网上也有贴子大赞孙大午的勇气。然而,这个有严肃的道德诉求、清苦自持的富翁毕竟还要回到他的徐水县去做大午集团的法人。他的企业离不开他的精神和思想,也同样离不开以他为王的经济运作。可以说,他个人的安危直接影响到企业全局。可恰恰是这“拯救民众疾苦”的强悍精神最后导致了他在经济上犯了一个“美丽的错误”。他“以身示法”的代价是什么呢?数字能算出来的是1000多万元人民币。数字算不出来的呢?

  笔者注意到,前不久,此案的律师之一许志永在某媒体发表观点说:如果说过去孙大午能依靠周边百姓可以不理会腐败的金融机构、不理会一些部门的话,现在他不得不低下了头。

  据悉,孙大午出事后,他准备出国深造的儿子一直为他奔走呼号。几个月下来他也清醒了很多,“按照经济规律去做事”同时别忘了“中国特色”是他走出国门之前的一大理论收获。

  企业家就是企业家,做事一定要有经济头脑,不要动不动就拿个人产业去赌博。当地农民的粮食能不能卖出好价钱、农民的孩子能不能上好学校、农民子女能否就业等等系列问题应该说不是一个企业家首先考虑的问题,更不是一个企业家铤而走险的绝对理由。毕竟社会自有分工。

  从结局上看,虽然农民们善良纯朴的人性美救了孙大午,虽然许多学者、民营企业家、媒体在舆论上一直为他做强大的后盾,但他“判三缓四”的有罪结局也是他当初意想不到的代价。

  现在,孙大午已经回到企业了,孙大午的思想会不会发生积极性地转变?据他对某媒体讲,在看守所5个多月的日子里,他读了50多本文史哲方面的书。除了苍凉的心绪之外,除了“有思想很痛苦”之外,他定会有所顿悟吧,不然的话,他未来面对的企业融资难问题可不是专家、学者和农民们帮得上忙的。

  但愿孙大午真能像他表示的那样把这件事当成一件好事,让企业以及企业家的知名度往更健康的方向提升;也但愿他的经营智商在“把脉政治”时也一样发挥出高水平,像某些专家寄予他希望那样,做到“有洞察时势、遵纪守法、服务社会的思想水平”。

  徐水检察院以刑法第176条狠狠地“撞”了一下孙大午的腰。据专业人士说,这条款也可能给其他几个省市有类似问题的民营企业及企业家遭难留下了空间。毕竟改变政策和法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在目前除了依法行事,这些企业经营者还会有什么侥幸的希望呢?

  “阳光富豪”应该说是个理想状态。让企业家们都去用力地拥抱阳光吧,这是塑造自我必须迈出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