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从教育部指导、全国36所大学联合成立的中国高校科技网传来消息,来自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历时数年、经反复验证的“铅酸蓄电池超级复原技术”已进入产业化推广阶段,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各级区域代理。
在各类电池中,铅酸蓄电池所占比重最大,据统计,约占据了二次电池市场的75%,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铅酸蓄电池超级复原技术”可以对各类废旧铅酸蓄电池(包括国产和进口)进行复原活化处理,特别是对通信、金融、电力等行业的固定电池组,已独家通过信息产业部权威检测,证实其恢复率高达96%以上。同时,经科技部指定机构、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查新证明,该技术在国内为首创,国外也未见同类报道。目前,该技术已在黑龙江、浙江等地区的电信部门、山东等地区的UPS厂商、甘肃等地区的电力系统多次进行实验和试用,效果良好,相关产品已经进行产业化生产。有关专家认为,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有望革命性地、从根本上治理废旧电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废旧电池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充分利用经济杠杆,使废电池回收率一般能达到50%以上。我国以废旧电池回收工作做得较好的上海市为例,从1998年开始启动废旧电池的回收工作,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累计回收废电池175吨,这与该市4年中12000吨的废电池产生量相比,差距悬殊。我国每年约有5000多万只、超过30万吨铅酸蓄电池报废,但回收工作总的来说处于一种无序状态,大量的硫酸被小商贩任意倒置,废铅也常常因为处理或保管不当而随地遗弃,不但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还往往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是最危险的固体废弃物之一。
另一方面,目前报废的铅酸蓄电池中,只要不是受到机械性损坏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绝大部分老化或报废的蓄电池都可以有效地恢复,不能恢复的只占10%以下。因此,本项“铅酸蓄电池超级复原技术”的推广,将使众多废旧铅酸蓄电池重新“上岗”,及时有效地解决电池污染问题。
除了巨大的环保价值,这个技术还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2002年,国内铅酸蓄电池产量就高达3000万KWH,产值近80亿元,而且每年还在以30%的速度增长。同时,根据测算,利用“铅酸蓄电池超级复原技术”对废旧蓄电池复原,平均综合成本不到购买新电池的1/4,这将给用户节省大量资金。随着该技术的产业化推广,一个年产值高达数十亿元的绿色产业开始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