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宇龙通信公司,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可是,如果提起酷派智能手机,相信手机行业内的人都不会陌生。不久前,在手机行业中名不见经传的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石破天惊地推出了国内首款CDMA1X中文智能手机——COOLPAD(酷派)688,立即在手机市场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震动。不仅如此,这个后起之秀更是振聋发聩地发出了《中国手机产业新竞争力宣言》,呼吁国产手机同行们联合起来在实现硬件进步的同时,软件上要率先突围,重新打造中国手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手机市场群雄并起,中外厂商同台竞技,竞争异常激烈。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宇龙通信为什么要杀入手机市场?它所提出的手机产业新竞争力都包括哪些内涵?带着这些疑问,在日前开幕的电信通讯展上,记者采访了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智能手机事业部总经理徐国祥。
准确定位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
“我们进入手机行业,决不是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精明干练的徐国祥头一句话就切入了正题,“宇龙十几年来一直在做应用系统软件和无线设备,做软件和硬件的配套,在业界有很高的声誉,虽然没有做终端,市场知名度不是很高,但在通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研发实力。”
徐国祥说,宇龙的信心来自于对市场的准确判断。资料显示,手机国产品牌占有率在今年上半年达到50%以上,这也表明了国产手机的整体使用水平在提高,宇龙为什么在竞争这么激烈的时候还要做智能手机?这个时间再做智能手机,说明宇龙对智能手机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智能手机从通话、数据、增值、娱乐方面来讲,都代表了手机的发展方向,这是不可逆转的。市场经济就是谁的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谁就能占领市场,关键看哪个厂家更能适应形势的变化。“我想我们的优势在于自主研发,不断创新,迎合市场需要。”徐国祥说。
对于记者提出的市场定位问题,徐国祥说,“虽然我们进入手机市场比较晚,市场每个品牌都可以进,关键是进了以后有什么定位,我们宇龙的定位是做一个高端的智能手机,我们一般将个人用户分成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商务用户;另一方面是集团用户,智能手机能够很个性化地把企业的应用延伸到每个员工。针对行业用户,我们还与国内软件开发商合作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像保险、公安、证券、银行、物流、交通方面等等,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竞争的利器
对于手机市场的认识,徐国祥远远没有停留在这些表面现象。“关于国产手机有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就是它的软肋在什么地方?说到最后还是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国产手机的软肋就是核心体系的开发。”徐国祥说,“从战略的角度来讲,手机这个产品本身的竞争,将来不是在硬件层,而是在软件层面。在我们400多人的队伍中,就有160多人在从事技术开发。我们的产品是自主研发设计的,我们完全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安全性能方面会更好,特别适合行业用户。”
“手机竞争力提升应该有很多方面,就硬件来说是芯片协议开发,在此基础之上是EOS(嵌入式操作系统),我觉得宇龙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在于硬件整合能力,在此层面上进行软件开发。比如在688上软件开发投资近一亿元,这个投入使我们在这个产品上具有竞争力。比如说在操作系统上,国外品牌手机使用界面复杂,而宇龙的设计很人性化,简单而且非常实用。还有就是在应用软件开发上面,我们的优势是人性化功能设计,针对客户需求,开发更实用的功能。”
增值服务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除了过硬的终端产品以外,宇龙打市场的‘杀手锏’是增值服务,”徐国祥说,“宇龙有这样的技术实力,建立一个比较大的支持智能手机增值服务的后台。现在我们致力于提供增值服务,运营平台与业务服务终端合作,比如说在客户投诉方面,我们可以让客户通过发短信的形式发到我们的客户服务中心,直接给与解决。还有新闻定制,不用订报可以随时得到信息的更新等等。同时,无线增值服务市场是一个多赢的产业链条,我们还要跟设备商、内容商、运营商等业界合作,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平台。”
手机产业发展在于“软”“硬”兼施
在提到《中国手机产业新竞争力宣言》时,徐国祥说,在目前的竞争形势下,价格战、外观战、渠道战此起彼伏,消费者逐步将关注焦点从手机产品本身全面转向其内在的服务能力,即从硬件转向软件。而从网络的发展来看,IT与通信的结合已经成为一大趋势,企业也开始出现对移动通信数据应用服务的强烈需求,智能手机作为通信与移动网络的结合,行业应用将是它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国内品牌如果不迎头赶上,必将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失去先机,而此时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软硬件并行发展已是必然之势。
反观目前的智能手机阵营中,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等国外厂商占据着主要的份额,但国内厂商也在努力开拓更大的市场空间,一批具有技术开发能力的IT厂商也在快速进入。徐国祥最后强调说,在中外手机品牌激烈竞争的局面下,国产手机产业必须抓住机遇,摒弃低层次价格战、渠道战、概念战,迅速完成对新竞争力的塑造;从消费者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推出满足消费者内在需求的应用服务型手机;业界同行要全面扭转中国手机制造业被动模仿、盲目跟风的不利局面,实现硬件全面进步、软件率先突围,通力打造中国手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核心硬件技术,尤其是应用技术的研发步伐,软硬并举,最终完成从手机制造大国到强国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