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在北京西山脚下、京密引水渠畔、人文景观密集的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迎来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园区主干道春阳路正式通车,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提速;另一件事是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北京市环保局、伟嘉集团、润泽东方、华夏科创5家单位签订入驻环保园的协议,签约项目总投资近10亿元人民币,环保园的招商工作全面铺开。
以环保产业为主导的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再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北京市的环保承诺
世界环保产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以其巨大的潜力和高成长性、高盈利性等特点而备受关注。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的增加,环保市场不断扩大。据经合组织对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环保产业的产值统计,这些国家的环保产业产值增长率平均为10%左右,环保产业以高于GNP增长率1—2倍的速度稳步增长,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据经合组织研究表明,环保产业技术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并列为当代最被看好的三大技术领域。环保投资被认为是21世纪50项重大投资领域之一,是高速成长的“朝阳产业”。
我国的环保产业虽然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但直到90年代各级政府日益重视环境保护以后才获得较快的发展。国务院屡次召开环保会议并制定相关的环保政策,将可持续发展列为我国的发展战略,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未来5年内,中国政府将投资7000多亿元人民币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比“九五”期间提高1个百分点;在北京,环保产业已列入北京市“十五”期间优先发展的5个支柱产业之一。
北京市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后,将绿色奥运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北京市政府向世界承诺,未来几年将投资450亿元用于环境治理,并在大气治理、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以及开发新能源和清洁燃料供应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当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刘淇明确提出,加入WTO后,北京环保产业应采取的对策之一是:“以高科技园区为中心,建立环保产业基地,吸引一批院所及企业进入产业基地,利用北京高技术密集的优势,建立立足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环保产业基地。”
政策催生下的历史机遇
有关专家指出,环保产业是一个极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目前又是高速发展的最好时机,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这次历史机遇,希望将北京的环保产业发展成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并同时成为中国环保产业的“领头羊”。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机遇和政策指引下,作为北京市加速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举措以及中关村科技园“五年上台阶”的重要项目,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应运而生。
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的产业发展规划在国家环保总局和北京市政府指导下不断地调整、充实和完善。这个占地3.6平方公里、远眺西山山脉、毗邻京密引水渠的园区,其主导产业规划为:环境污染防治技术与产品;环保生物工程产业;清洁生产技术与产品;资源节约和回收利用技术与产品;高技术环保材料产业;节能与新能源产业;环境监测仪器;高科技环保农业、生态农业项目开发;数字环保与生态监控;环保服务业;环保教育。环保园将成为一个集科研、生产、交易、示范于一体的环保高新技术园区,并将构成包括研发基地、孵化中试产业基地、展示交易中心、科普教育中心、仪器仪表园、综合管理服务区、商务区以及生活休闲区在内的专业环保技术基地。
据介绍,从规划到设计、从建设到生产,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都力求突破传统绿色概念,倡导全新的环保理念。首先,高度重视对园区现有自然环境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以恢复、再现保护园区原有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特征,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其次,采用大量先进的环保技术,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并最终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促成后工业时代的天人合一;第四,充分利用高科技含量的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建设成一个科技智能化的精品科技园区。
携手环保企业共商大计
2002年,环保科技示范园在获得北京市政府和海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后,规划工作全面实施。国家环保总局、北京市和海淀区政府对环保园动工一年多以来的园区建设给予了良好的肯定。园区一期的主要道路和市政管线铺设工作基本完成,环境配套工程亦在同步进行。
依据北京市的产业规划,作为未来国内外环保企业的聚集地,环保园的建设与人头攒动和自然环境堪忧的中央商业区(CBD)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所展现的是生态办公区(EOD)的新貌。在办公区内,采用雨洪利用、水源热泵、地热、太阳能、生物能等手段,以实现自然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同时,园区内每个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都相互耦合,废物产出与废物处理处于园区的闭循环之中,实现园区污染达到最小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零污染”的最终目标。生态办公区的布局使环保科技和环保资源有机地融为一体,真正将北京市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到实处,形成针对北京市、同时辐射全国的示范效应。
在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等5家单位签订入园协议的同时,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还与近百家单位进行了接触和洽谈,并走出国门,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的大型环保企业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洽谈和招商。不久之后,一个对全国环保产业起到真正示范作用的产业园区将出现在北京中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