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安集团一位高层人士近日向媒体透露,平安集团旗下的平安信托投资公司正谋求收购福建亚洲银行(以下简称福建亚银),准备从中国银行总行手中收购其在福建亚银中的50%股权,但目前尚在运作之中。如果此举成功,这家名不见经传、注册资本仅5000万美元的小型合资银行将成为平安集团在银行业领域拓展的第一步,平安保险集团也将成为国内首家涉足银行业的保险集团。
福建亚银身陷窘境
由中国银行福建信托咨询公司与香港中亚财务有限公司合资创办的福建亚洲银行创立于1992年12月,成立之初注册资本为3000万美元,中、外股东各持股50%,手持外股的印尼著名华商林绍良出任名誉董事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双方增加注册资本金至5000万美元。此后不久,中方股东——中国银行福建信托咨询公司因央行有关规定被归入中国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继承了福建信托咨询公司在福建亚银中的50%股权。
近几年来,福建亚银的经营业绩不佳。出现目前业务停顿的困境,主要是由于以前林绍良持有的中亚银行被收归国有。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林绍良家族的“三林集团”在东南亚的业务受到重创,印尼当局成立的印尼银行重组机构将中亚银行收归国有,并向外资出售了大部分股权。受母公司困境牵连,福建亚银的业务也随之进入“冬眠期”。
平安信托临命主刀
2003年2月,平安集团分业重组落幕,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控股设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公司、平安信托投资公司。平安信托投资公司依法参股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使平安形成了以保险为主,融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紧密、高效、多元的集团控股经营架构。
但收购一家业绩并不佳的银行,平安意欲何为?用平安高层的话说,“主要是为了拓宽业务领域,增加新的业务品种。”在平安的整体架构中,一直缺少银行这个组成部分。和国内其他金融控股公司,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相比,缺失银行业使平安显得单薄许多。
据平安高层透露:之所以选上福建亚银这样一家规模小且名气不大的银行,主要原因可能是其收购代价较低。在国内收购大的银行(比如国内的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常困难,主要是这些银行的股东来自不同的背景,利益错综复杂。而对于平安集团来说,小银行就可以吃得下来。同时,福建亚银也想“搭便车”,希望借平安的集团优势发展自己。但平安可能要求福建亚银在其入股后更名为“平安”,以达到一个整体的品牌效应。
根据《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不得投资于保险行业以外的企业,因此可能进行此次收购的平安集团麾下部门只能是平安证券和平安信托。平安高层确证,“平安信托将负责收购福建亚银。”按账面价值计算,平安信托收购福建亚银至少需要2500万美元,即2亿以上的人民币。据悉,平安集团为此次收购已做好了资本准备。
平安信托已于今年10月由注册资本金5亿元增资扩股至27亿元人民币,完全满足了央行1994年下发的《关于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暂行规定》中的条件,即信托投资公司在资本充足率为8%并遵守以下规定的前提下,可向金融机构投资:投资累计金额不得超过资本金的20%;投资来源限于超过8%以上资本金部分以及公积金、公益金结余。
有关人士表示,若收购福建亚银成功,无疑会让平安集团各项业务锦上添花,尤其在短期内,其酝酿已久的信用卡业务直接获得了一个迅猛发力的坚实基础。平安寿险的数千万客户将天然地成为平安信用卡的潜在客户,已经推行的保单质押业务也可与信用卡业务相得益彰。而遍布全国各城市的寿险网络可能将通过代理模式发行平安信用卡,外资股东汇丰银行更可能助其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