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家,家庭成员只有互爱互敬才会幸福和睦。在工区这个大“家庭”里,工长李民的“爱”,让我们懂得了理解他人,团结互助,感恩社会,大家之间相处的很融洽。”这是济南铁路局济南供电段菏泽变配电工区职工刘冬梅在“最美班组长推荐卡”上写的一段心语。(广州经济网http://www.cityjjw.com/)
今年41岁的李民,是菏泽变配电工区的工长。3月份上任时班组还是车间和段内有名的“老大难”,心不齐,气不顺。这一度让李民感到负重在肩,可他对班组、对同事真挚的爱,熔化了一切不和谐,让工区这个大家庭爱意融融。
“爱”在行动
在众多的班组长中,李民可能是最不起眼的一个工长,因为他所在的变配电工区不像网工区那样引人注目,是电气化的“老大”;也不像综合工区那样忙忙碌碌,处在车间的“腹地”。可他的工区零散的分布在京九沿线从曹县到梁山的9个值班点,共有41名职工,点多线长、人员分散是班组管理的最大“矛盾”。
在李民眼里,大伙关心的事就没有小事。如职工最关心工资,为了让大伙清楚明白,每个月他都会到事务员那里把每个人的工资单一个个取回来,再带去各个值班点。每当有劳保或其它物品发放时,他总是主动联系车辆,亲自搬运,把东西送到每个人的手中。
工区职工多已成家立业,每逢职工家中有急事,李民总是尽量安排调休,有时安排不开时,他就直接替班,让大伙安心照顾家庭。今年9月份,在梁山牵引变上班的 25岁职工胡衍昌由于突患阑尾炎住了一段时间的院,没想到刚痊愈出院不久他的母亲却因白内障失明进了医院。母亲出院的当天,他父亲又因脑出血被送进了急症室,目前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接踵而至的不幸使小胡的情绪降到了冰点。李民体谅小胡家境不富裕,又是独生子,为了不请假太多被扣钱,他主动放弃年休假,和副工长轮流替班,让小胡更好地照顾父母。
“爱”在严管
也许是军营的生活经历磨砺了李民刚毅、果敢的个性。自从担任工长以来,他的敢管理、严考核,使工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打铁还需自身硬”。由于工区设备既有电力配电设备,又有牵引变电设备,运行方式、技术参数不尽相同,为全面掌握技术业务,干了16年变配电的他从头学习牵引变电技术。凭着他的钻劲和韧劲,很快掌握了设备运行方式,并将学到的知识手把手教给大家。学习技术并不难,难得是抓班组管理,起初遇到不小的阻力。工区以女职工居多,他的严格要求引来不少女同事的不满,有的甚至直接把他当成“出气筒”。对此,他不但不生气,还能如数家珍般说出这个人的优点,那个人的长处。日子长了,大家渐渐的理解并认同了他的管理方法,不但不再埋怨,反而佩服他的宽容与大度。
月度考核制度的执行一直是工区的焦点,而李民不会因谁“闹腾”少扣分,也不会因谁“好说话”而多扣分。他每个月都会按时将考核结果张贴在9个值班点最醒目的地方公示,一月中最高和最低考核相差200多元。起初,职工小王因内务差扣分多,月度考核落后不服气找他理论。李民没有回避,而是耐着心给他讲明原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使小王认识到了不足,接受了考核。一两个月下来,大家没有再因考核找过李民。
“爱”在接力
在刘庙配电室工作的人都见过,办公桌上有一个透明的捐款箱,那是用来资助贫困学生的“爱心盒”。这个“爱心盒”发起人正是李民。(代购网http://www.bjtvnews.com/xwdh.html)
“爱心盒”的由来要从李民在曹县配电室做值班员时说起。那时,他就开始资助6名贫困学生,一直到现在。对贫困学生,李民不但在物质上帮助他们,还在精神上进行鼓励和关怀。放假时就把他们接到自己家中,给他们更好的照顾。并鼓励他们利用假期打工,尽早自力更生,回报社会。目前,就职于济南移动服务台的卞清怡是李民资助的第一个大学生。现就读于吉林一所师范学院的大学生王广彪,也是他资助的贫困学生之一。在今年暑假开学之前,李民曾询问过他的学费情况,当了解到还差两千块钱时,李民毫不犹豫的拿出一千,并动员他的姐姐也拿出一千,解了王广彪学费之忧。如今,副工长宋金荣接过了资助王广彪的接力棒,爱正在继续传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