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各地质监部门按照总局的统一部署,集中整治了一些问题突出的重点区域,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不断加大治本力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一些基础工作并不牢固,得到整治的一些假冒伪劣农资违法活动仍可能复发,并可能出现一些新的动向,必须保持高压打击态势。为此,国家质检总局春节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打假工作的通知》,对质检系统2004年农资专项打假工作早部署、早安排,要求各地质监部门进一步从源头加大农资打假力度,着重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的查处力度。2004年农资专项打假重点产品为农药(包括毒鼠强)、复混肥、农机和农机配件。重点查处制售有效含量不足的化肥农药、国家明令淘汰农药,安全性能不合格农机,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并对问题较多的重点地区实施集中整治。
二、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工作。紧紧抓住春耕和秋播两个关键时期,组织各基层县、市局组成专门工作组,深入到田间地头,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查办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案件;二是现场受理举报投诉;三是向农民群众提供咨询服务;四是宣传农资打假法规和相关标准;五是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引导农民选购质量好的农资产品。
三、强化三项农资打假措施。一是进一步完善农资打假重点地区的举报投诉网络,公布举报电话,在农资质量问题反映较多的地方设立举报投诉站,完善投诉处理制度;二是组织开展假冒伪劣农资现场检测技术活动,通过执法人员对假冒伪劣农资的快速鉴别,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三是与名优农资产品生产企业联手开展农资打假工作。
四、推动建立农资长效监管机制。一是完善“黑名单”制度,对查处的违法生产农资企业进行登记备案,加强监控,对问题严重的予以曝光;二是选择一批规模大、辐射范围广的农资产品专业市场,开展质量、计量监督技术服务活动,为保护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办实事。
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对“农资打假下乡”和查办大案要案、标本兼治措施等方面情况的宣传报道,尤其是在两个集中行动月期间,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农资专项打假工作环境的舆论氛围。
国家质检总局将适时派出督察组对重点地区农资打假工作进行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