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借新一轮产业转移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中国企业报道  2012-12-24 22:53:36 阅读:
核心提示:  前不久于幼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湖南正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

  前不久于幼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湖南正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

  据他分析,这其中的具体表现主要在三个方面上。一是国际资本进入中国投资的取向发生了变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资本和港澳资本进入我国,是要获得在劳动力、土地等方面的比较成本优势,进行加工后再出口,从而占领国际市场。广东及东南沿海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率先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世界出现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跨国公司纷纷把制造业剥离,往投资环境较好、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这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主要是想占领中国市场,自然会选择经济发展腹地广阔、对辐射中国市场有利的地区,这就给中部地区带来机遇;二是从国内的发展态势看,这是由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的理论和规律所决定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东、上海、江浙等东南沿海地区,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梯度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制造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当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营商综合成本上升、各行业资本进入的密集度比较高、市场门槛高等现象,投资者很难找到理想的投资项目,故把目光投向中部地区,一些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往比较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这一转移为中部地区带来发展机遇。湖南紧邻广东、港澳,距离江浙一带也不远,连接南北、 承启东西,处于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结合地,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交通比较便捷,经济发展的基础较好,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正蓄势待发,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均要进入大发展的阶段,百业待兴,商机遍地,投资领域广阔,投资机会很多,是承接这一轮产业转移最有利的地区。“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该轮到湖南经济起飞了;三是2004年国际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继续有利于湖南省经济加快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4年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率将分别增长4.1%和5.5%,比2003年预计提高0.9和1.5个百分点。在国际经济环境好转的同时,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对湖南省而言,总体上有利于促进湖南省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投资效益。无论是长远发展还是当前形势,湖南省加快发展都面临新的机遇。

  于幼军认为,湖南省经济加快发展要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突出产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应以工业化为核心,坚定不移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湖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三化”进程,工业化是摆在首位的。从“三化”的内在关系分析,工业化是核心,农业产业化只是工业化在农业领域的延伸,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物,没有工业化,就不可能有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湖南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去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为19.5∶40∶40.5,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显然,湖南省最薄弱、最急需发展的是工业制造业。对湖南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省来讲,实施“三化”战略,一定要十分明确和突出工业化的核心、主导作用,把推进工业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集中人财物力大上快上工业制造业项目,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全面实施推进。而突出发展工业化必须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除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外,还要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同时,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应以产业发展为龙头,突出优势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对一个地区发展来说,在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开展建设中,一定要突出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改造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很重要,是基础性工作,但对一个地区来说,要壮大经济规模、增强发展后劲、培植政府财源、增加人民收入、解决就业问题,最重要并且起根本性推动作用和持久作用的,还是产业发展。如果一个地区产业发展搞不上去,没有形成一个好的产业基础,其它方面的建设发展是搞不上去的,就算搞上去也难以持久。因此,应以产业发展为龙头,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产业发展上来,加快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

  在产业发展中,要十分注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既要从湖南省产业的基础和现状出发,更要以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审时度势,把握全国乃至全球经济技术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而确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目标,可考虑分三个层次推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第一个层次,大力发展在全国有比较优势、有较大发展潜力、产业关联度大、可以起较大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或者主导产业,提高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主要有6个产业,即:以电子显示器和软件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钢铁和有色金属产业、汽车产业(包括整车制造装配和零部件生产)、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工程机械产业、卷烟加工。

  第二个层次,扶持具有一定基础和较好发展条件的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尽管现有规模并不大,但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应促其尽快发展。主要有:输变电设备、新材料、生物制药、物流、文化和旅游等6个产业。

  第三个层次,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产业。主要包括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石油化工和造纸等4个产业。

  在以上三个层次的产业发展中,第一个层次的六大产业对湖南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应该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举全省之力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推进改革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几年我省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发展不够平衡,特别是省属国企改革明显滞后。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今年要从三个方面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一,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省和部分市抓紧组建国资委,建立起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国资委集中统一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对国有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资本运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国有资产运营机制。第二,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加快调整我省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和结构。这一调整要与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实施“四个一批”的思路:一是发展壮大一批。对于国有经济需要加强领域,通过增加国有资本投入,引进的战略合作伙伴,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等途径方式,做大做强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同时鼓励各种经济成分进入。二是整合提高一批。对于国有经济应当收缩的战线和整合提高的领域,要分门别 类,认真整合,有的重组保留,有的完全退出。三是转制搞活一批。对于国有经济应当退出的领域,国有资本可以参股,也可以完全退出,转让给其他企业和个人。四是关闭破产一批。对于产品无市场、浪费资源、污染严重、技术落后、资产质量不良、长期亏损、扭亏无望、资不抵债的企业,要坚决关闭,依法注销和破产,做好员工分流安置工作。第三,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我省国有企业特别是省属重点国有企业要把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改革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积极寻求与跨国公司的合作。通过转让部分产权、股权,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在引进资金、项目的同时,获得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能力和竞争力;并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改体制、转机制,形成良好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增强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