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资源型地区如何实现经济转型

中国企业报道  2012-12-19 10:57:11 阅读:

  党的报告指出:“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是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加速推进经济转型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湖南娄底市委书记蔡力峰日前对记者表示:我们按照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深入研究资源型城市的自身特点,保障和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应当科学处理经济转型时期的各种关系和矛盾,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做到“六个并重”。

  调整思路与转变观念并重。有新思路,才有新出路;有新观念,才有新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不是简单地改几个产业、建几个厂子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它是发展观念的大转变,经济思路的大调整。就我们娄底近期的发展而言,指导思想上一定要改变对矿产资源的过分依赖性,努力寻求新的产业门路,培育一批能带动一方经济的新型支柱产业。与此同时,要积极引导干部群众努力破除“以矿为本”的狭隘的资源观,树立“绿山青山,遍地宝藏”和“激活要素,潜力无穷”的大资源观;破除“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观念,树立瞻前顾后,实现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正确理念。

  要创新体制与创新技术并重。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进国有企业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速实现规范的公司制改造。资源型城市顺利实现经济转型,灵活的机制是支撑力,先进的技术是推动力,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必须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针对发展传统产业与发展接续产业并重的问题,蔡力峰说,要重视发挥现有产业的优势,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做优,使之继续为经济发展作贡献。与此同时,要从长计议,把发展接续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通过狠抓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等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之适应市场挑战,实现自然接续。

  在产业转移与生态环境建设并重上,蔡力峰认为资源型城市的现有产业,大多是资源消耗型产业,随着资源的耗竭,这些产业也将逐渐完成历史使命,最终由新兴接续产业所替代。实施产业转移,是一次生存发展之路的再抉择,也是一次痛苦的必然嬗变。要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积极发展低耗高效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认真汲取过去以牺牲自然和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教训,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的理念,把发展新兴产业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综合考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整合政策与整合资源并重。由于地缘、历史和产业特点等多方面原因,不少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往往是革命老区、老工业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区等多种称号兼而有之。国家对这些地区都有相应的支持扶助政策。这些政策,是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国家对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给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地方政府要善于集中整合,充分予以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效能和作用。在坚决贯彻执行上述政策的过程中要注意通盘考虑,用好用活,使之相得益彰,形成合力。在整合政策资源的同时,还要拓宽资源开发领域,认真做好整合各类资源的工作。

  蔡力峰最后表示,自力更生要与争取外援并重。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一项浩大工程,必须启动内力,借助外力,激发活力。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上,消除“等、靠、要”的思想和消极悲观情绪,继续保持和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充分挖掘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大家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到再建一个新家园的伟大事业中来,同舟共济谋发展,群策群力促转型。同时,要拓宽思路,放开眼界,善于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做好经济转型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