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诠释草庙子镇发展奥妙

中国企业报道  2012-12-18 14:29:09 阅读:
核心提示:  作为山东威海的南大门草庙子镇,两年前各项经济指标排到了全区的末尾,在许多草庙子人的印象中好像根本就没有“出口创汇、利用外资”这两个词。

  作为山东威海的南大门草庙子镇,两年前各项经济指标排到了全区的末尾,在许多草庙子人的印象中好像根本就没有“出口创汇、利用外资”这两个词。

  今天重新审视这个小镇,记者忽然发现其变化竟如此之大:仅以去年为例,全镇内资企业销售收入是2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约2000万美元,出口创汇近3000万美元,分别比同期增长了170%、270.4%、100%。在这个数字背后,无不透视着“外力”在发展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曾经提到“发展”一词多达100多处,“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是我党确立的长远治国之策。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草庙子镇新一届领导班子深深地认识到:受技术、人才、资金等因素制约,一个乡镇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以成大气候。必须运用“草船借箭”——靠外力激活经济。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草庙子镇没有简单、机械地诸如引进一切外资、靠卖土地等最原始方式赚一点有限的地皮钱,而是通过引进、整合、消化“外力”,有效提高经济的竞争力,蓄足发展的后劲。

  这个镇对引进的含金量高的项目始终努力坚持以合资、合作的方式进行投资,确保外来企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的管理体制能毫不保留地在此得以转化、推广。全镇50多家外资、外来投资企业有35家是以技术、人才、厂房合资的形式兴建的。恺霖花卉、三阳造景产业公司、天隆渔具等这样运作成功的企业在全镇随处可见。

  “我们合作的非常好,在这里好多事情都不用我们去操心。因此,我们的企业发展得很好。”在花卉基地里,韩国客商吴昌河如是说。

  事实上,许多合资企业在草庙子镇能发展的如此好,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吴昌河的话。正因此,不管是外商还是国内来投资的企业,从企业最初立项、跑手续、建厂房到企业投产后的管理、各种关系的疏导,所有这一切都不用操心。当然,合资企业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效益是“双赢”的,在客商满意的同时,也全面带动镇区的快速发展。在这些企业的强劲辐射下,催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项目。仅在外来花卉业的“磁化”下,草庙子镇的花卉种植业改变了过去“土”方式小规模的管理做法,以合资、股份、托管的形式新建108个高标准大棚,按照标准的技术要求来管理,使这块被有关人士预言为永远“长不大”的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渐进式”招商引资的方法是草庙子镇在借用“外力”中的又一新举措。在整个规划发展中,这个镇对一些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采取了灵活机动的融资方法,实行分期引资。主要做法是:当企业发展势头红火急需扩产时,他们便会在全国范围内招引投资者。威海蓝星超薄玻璃有限公司总投资为10亿多元,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通过良好的信用和广阔的产品市场前景,根据发展不同阶段的资金需求,先后与各地近10家大客商商谈,充分借助外力保证企业的正常扩产。

  “引资不一定招商”——这个镇还加大对外商的服务力度,做活以情感商的文章,小到外商的生活细节,大至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全方位为外企打造发展平台,坚定了外商在这里创业的信心。目前,全镇28家外商中已有25家追加了投资,在不增加客商的情况下实现了新增外资600万美元的引资成果。

  针对镇区老企业举步维艰的实际,这个镇本着因企制宜的原则,巧借“外力”,对症下药,能改革的改革,能兼并的兼并,宜合资的合资。威海金泓化工有限公司原是草庙子镇年产值只有60万元的小工厂。为促进企业更快地发展,这个镇靠“外力”对企业进行全面“嫁接”改造,先后与中科院、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化工研究院、烟台大学、齐鲁石化研究院等十多所大专院校、科研所进行广泛联系,并选派6名同志到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参加硕士研究生班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大批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很快,诸如水介质分散型聚丙烯酰胺、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铝等环保产品频频诞生,使企业的效益以几何数劲增,去年销售收入7.6亿元。威海燕威橡塑公司曾经因产品老化陷入困境,两年来,他们通过与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对方的技术优势,很快开发出UV-326、UV-327、UV-234等塑料抗老化新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借外部力量搞招商兴业,乘时代东风谋长远发展”,细细咀嚼着镇党委书记张向阳的这句话,使我们对这位主导镇域经济发展的当家人不得不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