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用循环经济做大做强企业

中国企业报道  2012-12-12 22:36:19 阅读:

  采访靠循环经济发展起来的上市公司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记者一个“蓄谋已久”的计划。诸如国有企业上市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借助西部大开发的时机、企业将会如何动作等都是萦绕在记者心中希望了解的问题。近日记者终于有机会参观了贵糖集团,并就有关问题专访了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轻的副总经理陈健。

  体制困扰企业

  在回答记者“现在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问题时,陈健说:“体制问题。从国有企业改制来讲,我们走得较早,1994年转为股份公司,1998年上市,一直在做改制工作,我们是国家控股的企业,国家占大股,占39%以上的股份,因而企业任命还是由政府来做。贵港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占大股,2亿多股上市,其中国家股占有1亿,其他流通股1个多亿,只有5000的法人股,从股份结构看,国家占大股,因而产权改制上主要是把国家这块出让,让其他财团收购,参与进来,现在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设法引进外资。国有股减持喊了几年,由于操作困难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常被叫停。国家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也在摸索。由于上面没有可参考的做法,所以我们也是根据自己的情况,找一些对企业比较有兴趣、作用大的企业商谈或合作。市政府一直在牵头帮我们找企业。”

  “改制上市以后,管理上还是国有企业管理,法人治理结构也在实施,说是现代企业管理,但还是受国企管理的影响,现在从自治区政府到市政府都要求我们做好产权的工作,吸引大本金的投资主体进来。”

  坚持循环经济

  陈健向记者介绍了贵糖的一些基本情况,“贵糖所生产的糖在质量方面是全国最好的,在国家糖的质量评比中,连续11年都是第一名。从单个厂产量来讲我们也是最大的,但从整个集团来讲不算大,我们只有20万吨,广西最大的集团年产量可以达到100万吨。但贵糖的质量是好的,国家一直把贵糖作为制糖企业的排头兵,也是国家农业企业的一个龙头企业。”

  记者对如何让农民保证甘蔗质量的问题很有兴趣。陈健介绍说:“循环经济的第一环就是现代化甘蔗园区的建设,要用良种良法来种植。良种来保证优良品种,将良种推荐给农民种有几种方法,我们高价买来种子,比如400元一吨买来,然后以200元一吨给农民,让他去种;另一个就是收购甘蔗进厂时有价格优惠,优质甘蔗与普通甘蔗收购价每吨大约差十几元钱。短期看成本是高了,但农民的成本不会高,因为推广过程还是要有付出的,良种除了高产之外,还高糖。以前每亩产3—4吨,现在良种可产7—8吨,如果科学种植,且水分充沛的话,每亩可达10吨。在市场里我们的糖价格略高,大概高出100—150元也可卖出。我们的糖主要是满足高质量用糖企业的需要,像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娃哈哈等,我们的糖80%是供给这样大的饮料厂,因为他们对糖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因此即便价格高一些他们也愿意要。”

  当记者问及企业今后发展计划和发展设想等问题时,陈健说:“我们要以循环经济的理念,用广西及贵港市现有资源发展我们的企业。我们还是要围绕糖和纸做文章。先从糖来做,首先是发展整个贵港市的甘蔗种植面积,通过甘蔗的深加工做白糖,做白糖后的废糖蜜有两个用途:一个是做酒精,另外一个是做酵母精。酒精出来的废液做复合肥,然后用在地里。其次是纸方面的发展,用甘蔗渣生产文化用纸和生活用卫生纸。2002年我们生产了10万吨纸,2003年生产了15万吨,最终我们想建成一个年生产能力50万吨的工厂。”

  记者提出了继续扩大生产,销售的压力是否会加大的问题,陈健解释道:“生产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经济测算也没有问题。问题是前端的甘蔗渣和终端的销售问题。我们自产的甘蔗渣大约只有15万吨,我们要建50万吨纸厂,大概需要100万吨甘蔗渣,这个缺口如何解决,我们做了一个测算,全广西大概有500万吨甘蔗渣,利用率现在大约是15%,其余都烧掉了,替代煤来烧。如果我们收购甘蔗渣的价格合适,原材料这方面应该没问题。2003年就卫生纸的销售来说,全国的销售形势非常好,2002年全国生活用纸大概是300万吨,2003年增加到330万吨,我们糖厂的发展与全国GDP的增长是同步的,随着国家对卫生纸的卫生要求越来越严,特别是在SARS以后,人们对健康、卫生的观念转变得很大。原来中高档有些规模的卫生纸厂只占到全国卫生纸厂的30%左右,现在这个份额在增长,全国都在上大的卫生纸厂。我们要逐步做到50万吨年生产能力不是没有可能。为配套上一个大的制浆项目,我们还准备上一个大污水处理厂,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每天可处理2.4万吨水,新的污水处理厂建成后,每天可处理5万吨左右,该项目2004年底投产。”

  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现有的两条基本链下,我们现在生产的产品附加值都不太高,在这个链里循环没有问题,但从经济效益来讲不是最高的,因而现在要从这个链的各个产品中找出附加值更高的产品。现在规划做一个纸的工业区,另外做一个生物工程区。纸区的运作现在已没问题,关键是生物工程区还需做些工作。比如糖的深加工,可做一些价格高的精制糖,也可做一些果糖,以提高附加值。现在只是产量的增大,但附加值上没有变化,在糖的深加工上还准备做酵母精。现在酵母精国内也有很多家在做,主要想取代味精做高级调味品,其味道、口感要比味精好得多,我们正在研究一种比生产酵母精成本更低的方法,已有的博士后工作站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准备两年内转化为生产力。目前深加工有几个项目在做,像无水酒精是汽车用的,我们虽有这方面的技术,但还要有国家政策允许,目前正在做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我们现在的目标一个是量的放大、一个是质的提高,两方面都在着手做。”

  当记者问到生态园在管理上有什么特色时,陈健谦虚地说:“我们企业是老国企,搞生态园区、循环经济是第一家。2001年是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出的循环经济理念搞起来的,说起来在这方面也没什么经验,也没有什么借鉴,只是根据我们原来的东西整理出来,再提高一下。”

  “我们对于人才的管理分几个层次。一个是管理人员,中层以上干部都实行年薪制,固定工资部分比较少,基本上是效益工资。年初定一个目标,看你完成的怎么样,有奖金在里面。我们企业也参照其他同水平糖厂、上市公司的一些做法来定工资。对技术人员除了每年从大学里招聘一些毕业生自己培养,另外就是在现有职工中对有潜质的进行再培训,再在各技术岗位上聘用。对工人的管理机制,在某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平时的考评,聘为各方面的专业技师,对这些技师给一定的待遇。公司还有一个承诺,这些技师作为企业的终身员工。就是说公司无论如何困难,比如调整员工、下岗等我们都优先保留他们作为企业的员工。利用这些政策倾斜,我们企业人才的流动相对其他企业来讲还是比较少的。另外糖厂有集中生产的时期,跳槽的机会很少。我们也横向、纵向比较工资水平,保证不会比其他企业差。在当地来讲,我们是稳定的企业,管理上比起发达地区难度要小些。”

  尽管贵糖目前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选择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但却是充满希望的道路。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上下一致的信心和努力,使人不难相信他们用5年时间,争取把贵糖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制糖精品基地、中国最大的生活用纸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农工贸一体化的制糖企业集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