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国物流业市场总量巨大,但总体规模较小,尚处于发展初期,物流业发展还面临着市场需求约束和较多的体制约束。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和经济质量的稳步提高以及“假日经济”、“会展经济”等创造出来的物流市场机会,专家预测,我国物流产业未来几年将保持20%的增长速度。那么,2004年我国物流业会有什么样的预期?在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上,一些专家和企业代表从不同视角进行了预测。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
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成正比,中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时期。因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认为,2004年中国的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而且2004年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将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国家发改委有望出台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大纲。二是国家有望出台一个物流产业发展政策,先集中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交通管制、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等方面。三是物流标准化将进入实施阶段,先在物流企业标准、物流企业分类标准、托盘标准、信息化标准等方面入手。四是地方政府所制定的物流发展规划大部分将进入实施阶段。东部地区经过3年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2004年将逐步实施西进,中西部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启动。区域物流,包括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物流的合作发展将有一定的实质性进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内地与港澳更紧密关系的实施,物流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物流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方式,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一种新的物流服务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新的生产力,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丁俊发认为,2004年,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可能接近800亿元。2004年是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三年,外资将把物流行业作为新的投资热点,加上中国政府对物流基础设施与技改投入的增加,将带动中国民间资本对物流业的投入。国外物流企业将进一步进军中国物流市场,2004年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加剧,市场秩序将有一定程度地改善,但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变。
丁俊发预测,2004年,生产与流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但在四个方面会有所动作,一是工业企业在实施ERP时,开始向上下游企业延伸,重视供应链的设计与实施;二是采购环节将突出出来,电子商务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特别是钢材、石化、家电等产品;三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将有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四是企业外包的形式、数量、内容都将会有所改变与扩大。
丁俊发认为,2004年仍将是物流业发展全面推进的时期,推进的速度与推进的质量要靠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的共同努力。
物流信息化之路充满希望
2003年对现代物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并重点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传统物流产业的改造分别以上海、广州、天津为龙头城市推动物流信息化规范建设。把信息化当作物流企业的灵魂已得到普遍认同。通过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组织结构、流程改造、业务外包等手段成功地使物流总成本达到最低和最佳服务水平,突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由国家信息化评测中心公布的2003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中,前100名企业总销售收入达到2.48万亿元,超过中国GDP的1/5。据世界经济论坛最新发布的“2003—2004年世界各国信息技术发展排行榜”显示,2003年我国信息能力指数得分仅3.38分,在全球102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排名第51位。荣登全球IT排行榜首位的是美国NRI得分5.50其次为新加坡5.40分,日本排名第12位我国台湾和香港分别排在第17和18位。尽管媒体对我国信息化的报道很多,但计算机应用程度及应用水平与国外的较大差异是不争的事实,因此目前中国物流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那么,2004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信息总监唐友三认为,2004年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企业在实施ERP时更注重向两头,即上游原材料采购与下游分销商的扩展即形成有效供需链。而物流一体化运作将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将出现一批“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优秀案例。
二是商业企业,特别是大型连锁企业,信息化程度更加普及与深度发展,会构建一个现代化的管理平台把客户关系管理、优化配送调度、动态库存管理、在线交易处理延伸到商品管理、成本核算、购销核定等,真正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一个能支持电子商务的统一平台。
三是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将从简单的信息采集、存贮、传递、共享的层次过渡到对信息加工、分析、管理、决策的阶段,从供应链物流一体化上不仅要实现与客户物流信息的对接交换而且将延伸到资源运输与仓储供应商的数据对接与交换这样才真正体现集成物流供应商的“链主”地位。
四是出现一批具有权威性、安全可靠、廉价的公用数据交换平台。
第三方物流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雄认为,在2003年良好发展的基础上,2004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003年,第三方物流客户需求稳步增长,物流服务企业扩张步伐逐步加快,物流合作关系日趋紧密,物流市场环境有所改善,为2004年的进一步提升、发展奠定了基础。预计2004年客户需求将进一步增长,服务企业将进一步成长,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成熟,市场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客户需求进一步增长。随着中国逐步向“世界制造工厂”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通过物流外包来满足市场急剧扩张的需要。已经外包物流的客户将会不断扩大物流需求范围,提高物流需求层次,充分利用物流服务商的网络与技术能力,挖掘物流外包带来的效益潜力。典型行业的外资企业和新兴企业仍将是物流需求的主要来源,预计2004年第三方物流的客户需求将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
服务企业进一步成长。客户需求的范围扩大与层次提升,要求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必须拥有独特的技术、全域性覆盖和有经验的人员。预计2004年,传统企业将进一步突破体制障碍进行资本运作,外资企业将加大投入以实现在中国的控股或独资经营,各类物流企业中的佼佼者将在一系列重组与购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确立在特定物流市场的领先定位。
主要物流企业所进行的物流网络布局和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新的能力,这在提高中国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将使物流市场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而大多数区域性物流企业,则可能成为物流巨头的购并对象或通过专业化发展,成为物流巨头在供应链物流服务中的分包伙伴。
合作关系进一步成熟。为了与客户及其供应链伙伴形成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预计2004年将有更多的客户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之间达成利益共享或风险共担协议,从而使客户及其供应链伙伴与物流服务商之间合理分享效益、降低合作风险。与此同时,一些物流企业会根据客户需求,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与目标行业的大客户共同寻求最佳的合作形式。
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2004年,预计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和促进物流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都将出台,国家物流服务业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将完成,物流标准化体系及重要标准将不断制定出来,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将全面启动,从而为第三方物流市场创造出良好的设施、政策、技术和人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