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它是南京下关电厂地下党精心保护下来的运煤船,在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征途中,运送了邓小平、陈毅、谭启龙、姬鹏飞等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过江。如今它静静地停在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供人景仰。
南京下关电厂驶出的“渡江第一船”
建成于2009年,并于当年4月23日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时正式对外开放的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新馆,位于长江与秦淮河交汇处的三汉河口公园。在这高两层,建筑面积6582平米的主馆内,停放着一艘近现代国家一级文物、有“渡江第一船”之称的原南京首都电厂(现南京下关发电厂)“京电号”小火轮,每天吸引着南来北往参观者。
一、饱经苍桑“京电号”
这艘刻着“沈宝记1925”的京电号,整个船长23.1米,宽4.25米,总吨位 41.1吨,由84块钢板拼合而成。全身除船舷下一道黄色贯穿整个船体外,通体黝黑。船上的方向舵,包括舵中间一块磨得发亮的圆形黄铜、驾驶舱后房间内的一条长桌,乃至船舱上黑色铁皮屋两侧各有的四块圆形玻璃都是原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洗礼,该船仍英姿风爽,风骨铮铮。不同的只是原配钢质蒸汽机改成了 120马力的上海柴油机。
据介绍,京电号原名“云泰”,是20世纪初一个叫张林的上海商人在香港从英国人手中购买来的。是当时最先进的船之一。此后落入过日本人手,后又被收购到了宋子文创办的当时我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一、南京的首都电厂(今下关电厂)拖煤。
二、战功赫赫“第一船”
1949年4月22日下午,解放军35军完成了“三浦”战役后,为乘胜解放南京,急需过江,与南京地下党联系,摸清敌情,可怎么也找不到船。最后103师直属侦察连机枪班班长徐传翎好不容易才在浦口附近小河岔芦苇丛中找到一条小渔船。军政委何克希决定派103师侦察连派何鹏、孙晋海、魏继善、尹洪亮和周建喜等5位便衣侦察员渡江,与南京地下党联系,了解敌情。在夜幕和我军炮火掩护下,侦察员平安到达下关电厂附近,与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派来的时任下关电厂副厂长的地下党员取得了联系,并在电厂吃了饭。可是当他们听了情况介绍后回到江边时,却意外地发现小渔船不见了!
怎么办?在这万分紧急之时,一位侦察员突然发现江边有一艘小火轮“京电号”,当得知小火轮还能使用时,侦察员立即请这位副厂长接来老船工陆连云和几位年轻小伙计。他们运煤的运煤、运柴的运柴,不到一小时,小火轮就发动起来了。5位侦察员立即登船向江北浦口驶去。船到江心时,南岸国军发现了,立即进行炮击。一直守在岸边的35军师部领导发现后,也立即命令炮兵掩护。在炮火声中,小火轮顺利到达浦口。有了船,精心挑选的第一批勇士、103师的侦察连两个排战士携电台和精良武器,马上渡江,并于4月23日零时顺利登陆南京下关,坐上电厂的地下党派来接应的两辆大卡车,直奔总统府。
此后,6000余名解放军指战员乘此船陆续过江。
三、地下斗争的“幸存者”
当时国民党全面封锁长江,大小船只不是被扣就是被炸沉,这艘小火轮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呢?这其中还有一段曲折。1949年2月,渡江战役前夕,南京下关电厂的工人接到地下党指示,要求保留吨位大、性能好的船只在江边,准备随时接应部队。于是电厂工人就以运煤发电需要为借口,将这船保留在了下关码头。4月中旬,国民党江防部队在多次索要无果的情况下,将船强行拖进了护城河。为要回船只,电厂工人立即将发电的煤炭倒入江中,导致南京半个城停电。最后江防部队不得不将船发还给电厂。最终为解放军渡江创造了条件。
四、隐性埋名的“功臣”
解放后,“京电号”改名为“京电1号”仍在南京下关电厂服役。
1973年,江苏省电力局将京电1号无偿调拔给下属的淮阴电厂。1978年,为支持苏北水运,这艘船又被调拔到灌南县轮船运输公司,更名为“苏淮605号”。在灌落户28年,该船累计创造运输产值1800万元。1997年退役后,一直停靠在县盐河岸边,作为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接待参观者400余万人次。直到1983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和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的辗转考证,确认此船为解放南京战斗中运送邓小平、陈毅等6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过江的“第一船”。
2009年2月20日在灌南海事部门一艘巡逻艇护航下,历经3天、航行300多公里后,“第一船”顺利到达南京三汉河附近的海事码头。
五、当年勇士们的牵挂
多年来,当年乘着京电1号过江的老同志始终没有忘记这个“老伙计”。1974年4 月,南京解放25周年,原35军104师312团一营机炮连指导员李宝庆趁在南京看病的机会,通过在下关电厂工作的熟人的亲戚,主动到厂里看望京电号和几个船老大,并拍照留念。当年渡江接头的103师侦察员,现居杭州杭钢南苑的魏继善老人一直收藏着1949年10月22日获得的特等功奖状,奖状背面5条立功简述中,有一条写着“在渡江时,他不怕流血牺牲,和别的同志坐了一条小船到江南来,找到了很多船只,部队才好过江完成光荣任务”。国家更没有忘记这一功臣。1983年4月国家文物局和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经过长期寻找考证,确认京电号为“渡江第一船。”
六、人民不会忘记
1984年4月23日,为纪念南京解放35周年、修缮一新的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举办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时任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南京军区原司令全员向守志、总后勤部原政委周克玉等众多领导和老同志及各界代表1000多人出席开馆仪式。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书写了馆名。如今,该馆被列为南京市青少年思想教育阵地。作为国家近现代一级国宝,京电一号静静地停着那里,接受着人们的景仰,成为传播历史,传播渡江精神,传播爱国主义,传播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2011年5月5日,由灌南文学爱好者以渡江第一船为题材创作的、总导演赵慧勇、执行导演陆涛执导、著名影星翁虹、当红影星羿坤、连萌、玮子等主演的电影《船说》,在连云港市艺术剧院举行首映式。22集电视连续剧《渡江第一船》已在筹备拍摄中,据说该剧将由余兵执导,唐国强、卢奇将担任特型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