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科技专利>> 专利技术与产品>> 正文

专利信息化提升提高审查质量

中国企业报道  2012-09-24 16:24:54 阅读:
核心提示:近年来,在专利申请量快速攀升的情况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专利审查任务。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3种专利申请的审查结案量均为“十五”期间的近3倍;3种专利申请的审批周期稳中有降;2010年,3种专利申请的审查能力分别是“十五”末期的3.2倍、3.8倍和4.2倍。

  近年来,在专利申请量快速攀升的情况下,国家知识产权局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专利审查任务。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3种专利申请的审查结案量均为“十五”期间的近3倍;3种专利申请的审批周期稳中有降;2010年,3种专利申请的审查能力分别是“十五”末期的3.2倍、3.8倍和4.2倍。

  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全年受理3种专利申请共计163.3万件;其中受理发明专利申请52.6万件。同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审结发明专利申请27.1万件,超过计划8%。截至2011年底,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平均周期稳定在22.9个月,比2010年缩短了1.3个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平均结案周期分别缩短至4.7个月和2.6个月。

  “高质量的审查是专利审查工作的关键所在。”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确保专利审查质量的持续改进,国家知识产权局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已逐步建立起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专利审查质量管理体系,并从外部、内部两个角度入手,加强以外部反馈推动内部质量的持续改进。

  据了解,自2008年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已连续4年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开展了关于我国专利审查质量社会满意度的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社会公众对我国专利审查质量的满意指数为77.3,之后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81.1)和2011年(81.5)的满意度都在80以上。

  为了更加广泛地收集社会公众对于专利审查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内外共同作用的审查质量促进机制,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建了专利审查投诉平台,以接受社会公众对于专利审查全流程中任何问题的投诉。“满意度调查和专利审查投诉平台都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了解社会公众对审查质量的客观评价而建立的一种有效的沟通途径,对有针对性地改进审查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2012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文化建设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各审查部门正在通过建设良好的审查文化,为着力构建以客观、公正、准确、及时为目标的高标准的专利审查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专利信息化建设是专利审查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于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意义重大。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自动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建成了集专利申请、审查、管理于一体的E系统,实现了从专利申请提出到专利权失效的全流程、全方位的电子化。此外,还建成了适合我国检索方式与习惯的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S系统),以及用于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审查、具有图形比对功能的外观设计专利智能检索系统(D系统)。

  2011年4月26日上线运行的S系统公众部分,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专利信息检索、专利信息分析等服务,进一步推动了专利信息资源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和有效利用。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还相继开通了中国专利查询系统、电子申请网上缴纳专利费用系统。随着专利信息化步伐的加快,我国专利电子申请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8月,全国月专利电子申请率已升至84.3%。

  “专利信息化水平的显著提升,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专利审查质量、提升审查效率。”上述负责人表示。

  “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我国专利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已经处于世界前列,资源总量与其专利审查机构相当,资源内容、种类也基本覆盖了其他专利审查机构的常用资源,完全能够满足我国专利审查工作的需要。”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文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馆藏的全文数据资源已覆盖70多个国家(地区)或组织,著录文摘数据库资源覆盖100多个国家(地区)或组织。

  为了积极响应社会需求,提升基于审查资源的社会服务能力,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保质保量地完成审查任务的同时,深入开展专利巡回审查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优先审查管理,持续推进专利分析普及推广项目等工作,不仅为国家重大项目和行业发展提供了专利信息等技术支持,还为企业专利管理能力提升和代理机构业务能力促进提供了指导。与此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世界主要专利审查机构中的地位逐步突显,基于专利审查业务的国际交流更为活跃、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