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O是企业制度变革的结果
什么是CEO?翻译成中文叫“首席执行官”。有人以为它是总经理,有人认为它是董事长,似乎CEO就是把原来的称呼换了一下。所以,有些人动不动就宣布自己是CEO。其实,CEO不是称呼变化了,是企业制度改变的结果,企业领导人不能随便称自己是CEO,制度没有调整不能叫CEO。实际上CEO有总经理的全部权力和董事长50%的权力。CEO产生以后,董事会退出经营决策,董事会只管以CEO为代表的所谓人力资本。我们现在是董事长对重大经营活动负责,总经理对一般活动负责,两个人干一件事。也可以说,董事长兼总经理就是CEO,董事会退出经营决策。
CEO是企业制度变革的结果,这种制度变革的基础,是对人力资本的承认。对人力资本这种要素的承认,最后引发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由此才出现CEO。
CEO是企业的人力资本
有人认为,“老大就是CEO”。我觉得有点道理。实际上CEO问题的产生,与企业治理结构调整有关系,企业内部最主要利益主体是什么?这些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怎么组合,这些就是企业治理结构要回答的问题。我们原来认为,企业内部最主要的利益是两个:一个是企业的所有者,一个是企业的经营者,所以治理结构主要是建立他们两者的关系,就是界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后来人们发现企业内部利益主体不仅仅是所有者和经营者,另外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利益主体,它们是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人力资本仅仅是指企业中的两种人:一种是职业经理人,另外一种是技术总监。这两种人作为一种资本登上了市场。他们虽然表现为人,但他们有资本的功能。货币资本是出资人的立场,出资人可以以各种方式出资,有土地出资、资产出资,都改为货币资本。这两种利益主体关系界定,比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的界定更为重要。把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放在产权制度考虑,治理结构主要是研究这两种资本的相互关系。其目的是要处理好这两种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怎么界定?国际上认为应该从人力资本入手,因为货币资本是被动性的,你投到哪里就是哪里。人力资本是主动性的,体现在脑子里。所以,界定这两种资本的相互关系的关键是要建立两个机制,一个叫人力资本激励机制,一个叫人力资本的约束机制。
人力资本持股与员工持股
是两个概念
这两种机制建立起来了,这两个利益主体的关系就清楚了。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于建立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本的约束机制。怎样建立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利益激励。让人力资本拥有更多的经济利益,叫经济利益激励。对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激励不是改善工资制度,因为工资是劳动这种要素的经济回报方式。而人力资本是一种资本,它和出资人的货币资本是一样的,都是资本。所以,你不能用劳动的回报方式,解决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问题。对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激励不是改革和完善工资制度,是把人力资本当做资本来探讨它的经济利益回报制度。这种回报方式就是薪酬制度。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薪酬制度不等于公积金,是两个概念。在国外企业考察发现,分配领域有两个制度:一个是薪酬制度,一个是工资制度。这两个有实质性的差异。薪酬制度由董事会管,董事会里有一个薪酬委员会,负责对人力资本的分配。工资制度由企业的劳动人事部门来管。
一般来讲,薪酬制度主要包括五个内容:
1. 岗位工资。我认为,岗位工资不是工资,工资是指张三、李四拿多少钱。岗位工资是指一个岗位值多少钱,岗位工资和工资不是一个概念。岗位工资和企业制度调整有关系,关键是设计岗位,岗位的责任、权力、利益是什么,设计完成之后就上网公布,任何人都可以上岗,你竞争上岗,上去了,你就拿那个利益,那个利益就是岗位工资。你上去承担责任,拥有权力和利益,那个利益就是岗位工资,但它不是我们讲的工资。工资指一个人挣多少钱,岗位工资是指这个岗位值多少钱,我这个岗位权力、利益是什么。责权利统一,考虑岗位的时候没有考虑任何人,就是考虑这个岗位值多少钱,因为岗位工资不是工资。人力资本实际是一个制度安排的概念,它不是讲张三、李四是人力资本,王五不是,它是讲人力资本职能的回报,你上去了就拿这个工资。
2. 年终奖。年初设计的岗位责任、权力、义务的时候,是对等的。现实操作中,往往是有人超额完成,超额完成使责权利不对等了。责权利对等是企业坚持的原则,怎么办?给你搞利益补偿。因此,这种利益补偿就是年终奖,规范地计入工资。
3. 期股期权。上市公司给你期股,非上市公司给你期权,这个也叫人力资本市场,薪酬制度的关键是这一条。因为人力资本标志着人力作为资本可以参与企业剩余分配,你作为资本的最主要标志之一,就是能参与企业剩余分配。
现在有许多国外企业,差不多38%左右的产权,不是掌握在出资人手里,而是掌握在人力资本手里。有人没有出钱就掌握资本,这就是人力资本。这种现象打破了经济学的原理:谁出资谁有产权。
当然,人力资本持股和员工持股是两个概念,员工持股是工会搞起来的,工会搞这个是为了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人力资本持股和员工持股不一样,人力资本持股是董事会搞的,它的目的是构建薪酬制度。
4.职务消费,就是职务所引发的消费。比如销售部经理要请客户吃饭,销售部不是自己拿钱请,是他的职务要求他请。你不请客户吃饭,就没有办法做生意,这个是职务消费,我们的企业是实报实销,你给客户买礼品、吃饭、出去打车都报销,结果发现监督成本极高,根本监管不住。国际上把这个管理由会计制度转向薪酬制度,你这个单位定下来之后,年初就把钱打到企业帐户,你年初花完了,那你自己拿,你花不完,就给企业。结果发现这个用钱的办法最好。
5.福利补贴。全世界的福利都是大锅饭,不体现差别。但是人力资本有差别,怎么办?往往给人力资本多上几个保险,等于多给一部分钱,这部分钱非常规范地进入福利补贴。
这五个方面构成了薪酬制度。工资制度不是薪酬制度,薪酬制度是对人力资本的经济利益的保护。这样看来,我们没有真正的CEO。人力资本的概念没有,何谈经济利益?还是工资制度,不是薪酬制度。因此,我们没有人力资本。
第二,权利和义务的激励。就是让人力资本在企业里拥有更高的地位,拥有更大的权力,这个权力和地位的激励,产生一系列经济现象,就出现了新的负责人CEO,CEO是从这里出来的,不是一个称呼变化。CEO是一种人力资本,它不是出资人,但是拥有全部的权力负责经营管理。全部经营活动都由他负责,董事会仅仅是选择和考评。
制度是CEO发挥作用的前提
不是任何企业都能冒出一个CEO,这种企业要真正使CEO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他要依赖这个企业的状况,这种企业状况虽然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但是最主要有三条:
1.企业制度安排的问题
CEO既然是一个制度变革的结果,它首要依赖的是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制度安排符合CEO的这种功能,你才能谈到CEO的领导问题。
现在很多人提倡,要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为什么?学习很重要,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跟企业没有任何关系,这个是企业人格化的结论。
每一个制度都回答了企业的一个问题,最终让企业在制度安排中成为一个充满活力、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主体。这种所谓的CEO,只有在这种企业制度下,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否则谈不到他的作用问题。因此这种体制的基础很重要。这是CEO发挥自己领导力的一个问题。
2.企业战略选择问题
企业战略选择出了问题,任何CEO都无能为力。
(1)产业战略。就是企业选择什么产业。我是选择好几个产业,还是选择某一个产业?我如果选择某一个产业,是选择这个产业的全部,还是选择这个产业某一个部分?这属于产业战略。入世后,我们发现中国缺一种人,叫产业分析师。在国外,产业分析师长期追踪某一个产业。美国有人五年研究一个产业,他说刚刚摸到,刚刚开始。我们没有产业战略,都是拍脑袋瓜。真正能赚钱的是销售,我们都不投资销售,都是投资制造。入世后,外商进来想跟我们药品方面重组,是喜欢和销售方面重组,不喜欢跟制造重组,因为你跟他谈不上一个档次。
一家外资企业希望与搞药品销售的企业合作,有一家企业说,他有横垮七个省市的销售网络,外商马上和他谈判,而且第一次谈判谈得很顺利,外商当场答应三个条件。第一条,你们的资产有多少,你们评估就行了,我们不评估了。你们评估多少,我们就认帐。本来我们这种重组往往在资产评估上出问题,国外的评估方法和中国不一样,结果人家马上答应,你评多少就是多少。第二条,我们进来要调整领导班子,对你领导班子要做补偿,副总以上可以达到100到200万元的利益补偿。第三个条件,你们拥有7个省市的销售网络,能不能三年内扩大到15个省市,问这家企业的谈判代表,你们需要多少钱,谈判代表战战兢兢告诉人家,恐怕得2个亿,人家一听说:不够,据我们推算需要7个亿。所以给你7个亿。谈判完了之后,人家问了一个问题?一个星期之内能否把三个东西交给我们,第一个,销售网络的人力档案和团队档案。第二个,销售机构的档案。第三个,销售的物流档案。这家企业傻眼了,他不是有横跨7个省市的销售网络,只是他的药卖到了7个省市,外商说,不谈了,别说你们评估2个亿,就是200万元都不要。
(2)国际化战略。企业产品的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国际化战略很重要。现在我们面临家电的全面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要转移,有两种模式,第一种,自己出资办企业,到外国办企业,把自己的生产能力转移出去。第二种模式,和国外形成新的国际供货,我们成为生产制造中心,人家成为利润中心,我就生产你的产品,生产你的品牌,利用你的国际网络进入国际市场,当然你得提供技术,我们就是制造中心,人家提供品牌、销售以及所谓的技术。
入世后,我估计外资会大量进入中国,国际化战略越来越重要了。国外人愿意借给你钱,长期贷款15年。怎么贷?不是看你有多少资产,怎么抵押,根本不看。来考察你企业制度安排怎么样,你的人怎么样。有一家外国企业愿意借给我们的企业一笔钱,怎么借呢?把你的董事组找来,一个人谈20个问题,了解你的企业结构怎么样,你要什么资产,你人不行,我不敢把钱给你,我不看你有多少资产,我看你人行不行,整个制度安排怎么样。我发现,国际资本进入中国,不是资产抵押的问题,要考你企业的制度安排,人怎么样。国外非股东的董事不是出资人,但他说了算,道理很简单,董事在国外就是一种资源,是有能力的标志。
3.企业文化塑造问题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包括三层含义。第一个叫管理性企业文化,所谓管理性企业文化,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员工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第二个叫经营性企业文化,就是在经营活动中,员工应该有什么价值理念。第三个叫体系性企业文化,在体制运转中,你的员工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理念,这三大部分组成整体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