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鞍华导演的一部《桃姐》获得了广泛好评,《桃姐》的情节里没有说教、没有对于氛围的刻意渲染,却因为其真实而打动人。养老院老人的日常生活点滴展现在银幕前,从生病、到进入养老院,最后离开,桃姐的一生就这样普普通通,平淡如是。大家本来以为会有什么特别情节,结果竟然真的没有发生什么。不过,桃姐变成了所有人养老归宿的具象化,引起民众关于养老问题的普遍担忧。
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建议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国有股划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多措施以缓解压力。其实,中国的养老形势一直比较严峻,如何解决这么多人口的养老健康问题,这对任何国家和政府来说,恐怕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之前我有篇关于高考的文章,提到我们能够从高考的人数减少中窥见未来养老金紧张的情况。因为中国目前实行的养老金是代收付制度,正在支取享用的养老金是由上班一族缴纳的,而等到我们这代工作者退休的时候,养老金的来源就变成未来的上班人员。当小学、中学、大学的入学人数慢慢减少的时候,我们不难预见,将来会出现交钱的人少而导致支付不足的问题。
中国养老金缺口算是历史造成的结果。在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社会主义奉行计划经济体制,所有公民的养老医疗均由国家统一支付管理。而随着经济发展,国家整体承担已经变得不现实,于是我们综合了当时欧洲、美国的做法,整理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制度,由统筹账户加上个人账户共同构成。统筹帐户是国家强制企业缴纳的钱,而个人帐户是由公民自己出的钱。在这里,一部分人员并没有进行缴费,比如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另一部分是养老金改革时还在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之前没交过钱,于是按照新规则核发养老金。于是出现只有帐户没有钱的情况,这就形成了空帐,要由后续的资金慢慢填补。这样的制度运行几十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不用缴纳养老金,却享受领取标准高于普通企业职工的退休金,缺口就越来越大,出现了相应的危机。
即使养老金能够继续顺利运转,我们也不能对于自己的养老安排过于放任,因为按照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大多数企业员工在退休后只能够领取退休前工资约40%的养老金,这些钱如果光是吃饭还算可以,但是老年人面临的更多医疗、娱乐需求,可就无法满足了。所以,国家一直倡导通过社保、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三条支柱共同搭建起老年生活的保障。社保目前已经做到了较大覆盖率,而企业年金只是一些国企和大型单位的福利,更多小型企业没有额外资金和精力去照顾这些事情。那么,对于大多数受雇于小型企业、个体经营的人员来说,养老更是不得不提上日程的重要规划。